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草木皆兵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如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
草木皆兵的寓意及道理
草木皆兵尽管是一个历史故事,但是认真学习这个故事依然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最主要的启示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自信,在做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究,搞清楚状况再做决定,不然就会像这位大将军一样,还没打仗,就自己把自己吓拜了 。处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下,要理性的看待问题,分析好事情,再做判断,不要盲目 。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草木皆兵的故事

文章插图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草木皆兵的故事

文章插图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如下:
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 。前秦建元十九年,他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南下 。苻坚的部队进展很顺利,但形势对东晋很不利 。但以宰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临危不惧,决定运用计谋,战胜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 。
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 。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 。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
成语寓意
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含有心理学错觉的元素,人在极度惊慌状态下产生多疑心理,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 。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是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 。只要具备条件,它必然会产生,草木皆兵就是在失败而慌张的情境下产生的错觉 。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草木皆兵的故事

文章插图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神经过敏,含贬义,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 。如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再如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故事:东晋时期,秦宣昭帝苻坚带兵攻打晋国,晋国派出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看到双方军队力量悬殊,轻忽大意,结果首战就被打败了 。苻坚跟他弟弟连夜视察前线,当时的天气恶劣,晋军驻扎在山上的草木都像是士兵 。到淝水决战的时候,秦军被彻底击溃,仓皇而逃,连听到风声和鸟声也以为是敌人的追兵又到了 。
草木皆兵的出处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原文如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草木皆兵解释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草木皆兵的故事】草木皆兵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来形容人在惊恐的时候,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就紧张得要命 。草木皆兵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