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焦虑症,被诸葛亮气出来的( 二 )


更可怕的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两人都想出了火攻之计,但诸葛亮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而周瑜却没有 。再后来,周瑜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种种计谋,都被技高一筹的诸葛亮识破,周瑜的安全感荡然无存 。由此,周瑜欲铲除诸葛亮,可谓到了强迫意念的地步 。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铸造的最大冤假错案
正史中的周瑜,堪称是个完人 。他对上司孙权谦礼忠君,尽心竭力;对敌手曹操不畏强暴,坚决抵抗;对同僚程普礼贤下士,不记荣辱;对朋友鲁肃坦诚相对,举贤荐能 。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周瑜或许有某些焦虑,但绝无达至焦虑成患的地步 。其实,周瑜自幼就志向远大,好读兵法,成年后备受孙策、孙权的器重,唯有竭心尽力,方可图报 。而当时孙氏集团甚为弱势,它既无曹操之丞相盛名,又无刘备之皇统名份,称霸一方,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但周瑜凭借其突出的才智,使东吴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军事基础 。
网络配图
周瑜虽年寿不过三十有五,却丰功伟绩,不胜枚举 。特别是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令后人景仰不已 。而其“曲有误,周郎顾”,“长壮有姿貌”的细腻风范,也成为了后世儒将的典范 。难怪后人会以“胆略兼人”、“雅量高致”,“谋无不成,规无不细”等溢美之词来描述他 。
可惜,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绝”而对周瑜进行了歪曲性的描述,以周瑜的才智狭短来衬托诸葛亮的技高一筹,用周瑜的嫉贤妒能来凸显诸葛亮的宽宏大度 。这种半虚半实、夸张离奇,甚至是任意嫁接的描写手法,误导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 。可以说,周瑜是《三国演义》中铸造的最大的冤假错案的人物!用时下的术语来说,罗贯中对三国人物最大的恶搞,便是周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