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养成教育内容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1、家长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和习惯、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与孩子的沟通 。
2、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和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中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好的言行举止也会养成孩子好的言行举止 。
3、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该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 。

行为养成教育内容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文章插图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什么意思?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 。
中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 。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我国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如何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所谓“知为先、行为后”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 。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 。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
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 。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 。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 。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 。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 。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