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吹牛也疯狂:一个包子能吃三天三夜?

吹牛 , 又称吹牛皮 。其义云何?尽人皆知 , 无需索解 。如果有谁自称能考出世界上第一个吹牛的人 , 这本身就是吹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 实际上也无此必要 。
不过 , 从语源学的角度 , 吹牛一词的本义 ,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倒是考订过 。他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篇中谓:“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 , 水深浪激的大河巨津 , 舟不可行 , 本地人遂就地取材 , 用若干牛皮袋吹成气囊 , 连结成筏 , 虽奔腾咆哮如黄河 , 牛皮筏也畅通无阻 , 载重竟达数千至数万斤 。牛皮之功 , 亦可谓大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朱元璋——一说明成祖朱棣 , 在率兵渡淮河时 , 一时无船 , 也发挥过这种牛皮筏的威力 。”但是 , 作为虽童稚见了也皱眉的吹牛家 , 是与言过其实、撒谎等卑劣品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吹牛 , 贯穿着假、大、空“三字经” , 与牛皮筏子可有天差地别 , 有百害而无一利 。
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 形形色色的吹牛家——他们的总头子人称吹牛大王 , 真是不绝如缕 。这号人物的典型 , 一本正经的某些正统史书的记载 , 远不及俗曲、民间笑话、戏文等刻画的生动、辛辣 。明代嘉靖年间的作家朱载堉写过不少小曲 , 其中有一首叫《说大话》(“山坡羊”):“我平生好说实话 , 我养个鸡儿 , 赛过人家马价;我家老鼠 , 大似人家细狗;避鼠猫儿 , 比猛虎还大 。头戴一个珍珠 , 大似一个西瓜;贯头簪儿 , 长似一根象牙 。我昨日在岳阳楼上饮酒 , 昭君娘娘与我弹了一曲琵琶 。我家还养了麒麟 , 十二个麒麟下了二十四匹战马 , 实话!手拿凤凰与孔雀厮打 , 实话!喜欢我慌了 , 跰一跰 , 跰到天上 , 摸了摸轰雷 , 几乎把我吓杀”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看 , 这个牛皮从地上爬的 , 吹到手中拿的 , 从人间吹到天上;吹者虽自我标榜“平生好说实话” , 但说的每一句 , 都是鬼话!清代有两个把兄弟 , 吹牛都是“一只鼎” , 把兄对把弟说:我昨天吃了一个极大的肉包子 。100斤面 , 80斤肉 , 20斤菜 , 包了一个 , 煮好了 , 用8张方桌才放得下 , 20几个人 , 四面转着吃 , 吃了一天一夜 , 没吃到一半 , 正吃的高兴 , 不见了两个人 , 到处找不着 , 忽然听到肉包子里有人说话 , 揭开一看 , 原来那两位钻在里头掏馅儿吃呢 。你说这个包子大不大?把弟说:我昨天吃的那个肉包子 , 才算大呢 。
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 , 还没见到馅儿 , 拼命朝里吃 , 吃出一块石碑来 , 上写:离肉馅还有30里 。此牛吹的也够大了 。不过 。这对吹牛弟兄比起另一位吹牛家来 , 又未免略逊一筹 。记得童年时 , 我在江苏老家看草台戏 , 有次见到一位小丑 , 在台上竟然宣称:“放屁咕咕咕 , 一屁打到清江浦 , 四千人马来看戏 , 一屁打死三千五 。”——好不吓杀人也!而其实呢 , 它连一个蚂蚁也打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