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春节传统风俗

春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春节传统风俗

1、正月初一原名“元旦” , “元”的本意为“头” , 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 , 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 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 , 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2、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 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 , 喜气洋洋 。
3、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 , 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 , 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

【春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春节传统风俗】4、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 , 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
5、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 , 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 , 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 , 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 , 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 , 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 , 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 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 , 后饮以示挽留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

6、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 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 , 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 , 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

7、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 , 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 , 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目楸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8、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 , 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 , 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 。
9、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 。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
10、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 , 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
11、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