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闻:司马懿用心理暗示法咒死了诸葛亮?

(一)难寻破绽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 。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 。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
对这么一个对手,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 。在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 。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 。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 。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 。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 。”(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里,平生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 。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 。所以他觉得在战场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
网络配图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 。像曹操,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 。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 。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 。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 。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
(二)“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 。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 。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 。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 。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 。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 。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 。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
网络配图
比如,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 。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 。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 。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 。”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 。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 。”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 。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 。所以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出了一招,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万一打败了,我还能帮你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