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事件的诱因:日本九一八后把苏联当假想敌

“九一八”事变后 , 日本积极实行大陆政策 , 严重威胁着苏联远东的安全 , 两国相对平静的关系被打破 。日本扶植清朝废帝在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后 , 日军与苏军在“满”苏边境上就直接对峙起来 , 边界冲突不断发生 , 两国关系演变成武力对抗 。
【诺门坎事件的诱因:日本九一八后把苏联当假想敌】 日本开始以苏联为假想敌 , 逐步充实和加强驻屯东北的关东军 , 对苏政策也随之进一步强硬 。苏联为确保其远东领土的安全 , 不断增强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 。到1934年6月远东苏军已有11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650辆坦克、500架飞机 , 总兵力约23万 。而当时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兵力只有三个师团、一个机械化旅团、一个骑兵集团、三个独证守备队 , 约80架飞机 , 总兵力约五万人 , 即使加上驻朝兵力 , 也不及远东苏军的一半 。日本由此感到了苏联的巨大威胁 , 迅速扩充军备势在必行 。
1935年 , 日本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石原莞尔认为:“从我国国力上说 , 不可能同时针对世界最强的陆军国家苏联和世界最大的海军国家美国 , 来加强我们的陆海军军备 , 仅仅军备得到加强 , 而不具备战争的物质力量——资源及生产的能力 , 也是不可能支持长期战争的 。现在形势发展下去 , 可能会陷于把苏、美、英、中同时都作为敌国对待的困境 。为此 , 必须把对苏战备作为重点 , 排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 防止与中国的关系破裂.尽力保持与美、英的合作 。此期问还要培植满洲国 。”
1936年1月 , 日本军令部提议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第三次修改 。在修改过程中陆、海军发生激烈争执 , 最后形成了一个调和陆军的主张和海军的要求的折衷方案 。这一最后修正案中规定:“鉴于帝国国防之本义 , 帝国之国防以同我发生冲突可能必性最大 , 且在强大国力 , 特别是有强大军备的美国、俄国的目标 。同时应防备中国和英国 。”1936年月4月16日 , 海军制定了 , 《帝国国策之纲要》 , 其中规定“以对内更改庶政 , 对外确保帝国大陆之地位 , 同时向南方发展作为根本方针 。”陆军方面以上述石原莞尔的设想为基础 , 制定丁 , 《国防国策大纲》 , 其基本想法足“首先竭尽全力使苏联降服 , 尔后以实力驱逐英国在东亚的势力 , 谋求日中亲善 , 准备与美决战 。”这样 , 陆、海军双方的作战宗旨自. , 共同点 。于是 , 陆、海军实现了妥协 , 狂妄白大的“南北并进”方针被确立了下来 。1936年8月7Ll , 在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参加的“五相会议”上 , 决定把《国策大纲》作为《国策基准》确定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 。
1936年6月 , 日本大本营的《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第一作战对象 , 并加紧战争准备;8月进而制定了北进苏联和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11月 , 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德l3反共协定》 , 极为亢奋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 , 感到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的条件已经成熟 , 随即发布了《满苏国境纷争处理纲要》 , 明白地告诉部队在边境纠纷中可以不受限制地“采取积极果敢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