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十四项包括什么,乙肝五项定性检测( 二 )


一、抗细胞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指标 , 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敏感性几乎为100% 。但其特异性差 , 因此 , 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 。A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以HEP-2细胞和鼠的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 , 其最大优势就是除了能够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及其滴度 , 而且能够对自身抗体进行初步分类 , 这对于区分疾病有一定意义 。如均质型可能是SLE或药物性狼疮等;核仁型可能是硬皮病;核膜型和多核点型可能是PBC;着丝点型可能是硬皮病的局限型 , 也可能是PBC;颗粒型则可能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当然 , 这只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 , 尚不能做出定论 。ANA只能作为筛选实验 , 阳性时 , 一定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检测 。
临床实验室
抗dsDNA抗体:该抗体可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ANA阴性 。最近研究发现 , 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 。其靶抗原为dsDNA , 是SLE的特异性指标 , 特异性可达95%以上 , 已被列入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而且 , 该抗体会在SLE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几年就呈现阳性 , 因此 , 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 。但该抗体诊断的敏感性较低 , 多见于活动期的SLE , 阳性率为70%-90% , 因此 , 阴性时并不能排除SLE 。目前已经明确 , 该抗体参与SLE的发病 。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 , 通常伴随抗U1RNP抗体而出现 , 基本不单独出现 。靶抗原为snRNP , 亦是SLE的特异性指标 , 特异性可达99% , 而且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 另外 , 也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 。该抗体敏感性更低 , 阳性率约为20% 。阴性时也不能排除SLE 。
抗U1RNP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 , 靶抗原为核糖核蛋白 。是混合结缔组织病(即SHARP综合征)较为特异的抗体 , 是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但该抗体也可出现于SLE、干燥综合症等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 。
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此两种抗体是ANA中的细颗粒型 , 但在IIF检测中也常为阴性 。靶抗原分别是60和58KD的SSA蛋白和48KD的SSB蛋白 。此两种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 。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阳性率可达到88%-96%和71%-87% 。此外 , 亦可以出现于RA、SLE、新生儿狼疮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PBC等 。临床实验室
抗核点抗体: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 , 前者靶抗原是p80盘曲蛋白 , 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 。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 , 也可见于SLE和PBC等 。多核点型常与AMA并存 , 多见于PBC , 特别是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
抗核膜抗体: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 , 靶抗原是核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p62)和板层素B受体 。该抗体在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 此外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等 。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竭发展的危险性 。
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是着丝点蛋白CENP-A、CENP-B和CENP-C 。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 , 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 , 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趾)症及毛细血管扩张 。该抗体在PBC中亦较为常见 , 可以为PBC提供预后信息 。此外 , 该抗体还见于SLE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