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统一全国事业差点被哪件事所摧毁

赢政在铲除了嫪、吕两大集团而独掌大权后 , 就将主要精力用来谋划兼并关东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事业上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七国之中 , 秦国的土地最为广阔 , 经济力量最为雄厚 , 且拥有晓勇善战的雄师百万 , 在军事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时 , 还萃集了许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流人才 , 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但在另一方面 , 六国统治者又不甘心其灭亡的命运 , 不会束手待毙 , 他们有时采取“合纵"(六国联合对抗强秦)的军事手段来公开反秦.有时则采取隐蔽、阴险的手法来破坏秦的统一事业 , 著名的“郑国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
网络配图
韩国是六国中最弱的一国 , 在地理位置上又最靠近秦国 。为了阻挡秦东征的战车 , 韩国统治者派遗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到秦国 , 劝说秦国兴建一项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引径水东流 , 注入洛水 , 渠长300多里 。其目的是以大型水利工程来拖住并消耗秦的财力、物力、人力 , 使得秦国无力东进来发动统一战争 。果然 , 秦国统治者同意了郑国的建议 , 并且让他来主持这项工程 。就在工程紧张地进行之际 , 韩国的阴谋被秦国发觉了 , 朝野震动 , 郑国 , 作为韩国的间谍 , 险遭杀头 。
其实 , 韩国派郑国来为秦修水渠这件事 , 对于秦来说 , 虽有弊端.也有利益 , 且从长远来看 , 利益远远大于弊端 , 郑国渠的修建 , 使秦国的二百多万亩土地得到灌溉 , 关中成为了沃土 , 反而使秦的经济力量得到了增强 。但是 , 这件事当时在秦国引起的逐客风潮 , 却差点摧毁了秦国进行统一事业所依赖的重要基础 。
韩国的阴谋暴露之后 , 在秦国朝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 特别是秦国的宗室大臣 , 早已对各国来秦的客卿不满 , 他们极力主张: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奔走的 , 应该将所有的客卿统统赶走 。秦王也产生了别国来秦的人靠不住的想法 , 于是 , 他就下了一道“逐客令” , 要将外国客卿们驱逐出秦国 。这时 , 在秦朝廷任长史、也在被逐之列的李斯 , 斗胆给秦王赢政上了一封《谏逐客书》 , 反对逐客的做法 。在书中 , 李斯叙述了数百年来秦国重用外来客卿而使其国富兵强的事实 , 客观地评价了客卿们对于秦国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
网络配图
并强调指出:“泰山不让土壤 , 故能成其大 , 河流不择细流 , 故能就其深” , 要建立帝业 , 必须能容人、能用人 。这封文字优美的上书 , 虽然论据充足 , 论证有力 , 但是李斯当时职位不高 , 他知道“人微言轻”的道理 , 所以 , 书虽交给了秦王 , 但效果如何 , 他也不敢估计得太乐观 。不料 , 秦王赢政在读完这封上书后 , 竟立即采纳了李斯的谏言 , 他撤销了自己下达的“逐客令” , 对客卿一如既往地予以重用 , 体现出他当时善于纳谏 , 勇于改正错误的作风.
逐客事件多少带点偶然性 , 事实上 , 赢政对各种人才历来是重视的 , 在他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除本国人才外 , 各国来秦后得到他重用的人就有王齮、茅焦、尉缭、植齮、王剪、李斯、王贲、昌平君、昌文君、李信、王绾、王离、赵亥等等一大批 , 这些人才 , 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