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皇帝康熙三大暴行仁君形象遭质疑( 二 )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 。民死过半,枕藉道涂 。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
迁的同时,就是烧 。“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 。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 。至是一望荒芜矣 。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 。……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
至于为什么要砍树,要对果树松柏都斩尽杀绝,大约意思也是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复明力量利用吧 。
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东省的情况,“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 。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 。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
暴行之三:文字狱屠戮学者
网络配图
文字狱屠戮学者再来说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 。
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 。
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孟森专门写过一篇《朱方旦案》的文章,其中说
“士大夫谈清代轶事者,往往及朱方旦之名,然首尾不详,但以妖人目之,若王好贤、徐鸿儒之类 。此缘专制时代官文书所束缚,又政教不分,学问中禁阏自由思想,动辄以大逆不道戮人 。一经遭戮,传者遂加甚其词,印定耳目,无能言其真相者矣 。
清末如四川井研之廖平,经学臣吴郁生奏参,几罹于法,尚是专制束缚之余习 。迹朱方旦之所犯,并无罪名 。当时侍讲王鸿绪所参三大罪:一则谈传教信仰,具出世法,略去帝王臣庶之阶级也;二则信徒之多也;三则发明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 。由今观之,前二者皆宗教家面目,而其后一端,所谓新发明之脑力作用,尤为生理之定义,学界之雅言,略以为大罪,则今日之书籍皆当焚禁,学校皆当封毁矣 。”
【揭秘:清朝皇帝康熙三大暴行仁君形象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