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对赵云说的话 刘备对赵云说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死前对赵云说的话 刘备对赵云说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1、刘备死前对诸葛亮和赵云说的遗言让很多感到不解 , 刘备难道真的这么宽宏大量愿意把帝王之位让给诸葛亮么?刘备的确有这样说,不过他也留了一手就是对赵云的遗言说道“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 其中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诸葛亮会篡位 。不过刘备这种暗示以诸葛亮的才智肯定明白,而且当时的诸葛亮虽然没有称帝 , 但是蜀国上下事物都是他一人管理,篡不篡位也不重要了 。
2、众所周知,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根据三国历史而改编,基本符合历史走向 , 其中却掺杂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拥刘反曹 。在小说中,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奸诈小人,令人愤恨;刘备却是仁义的化身,代表着真善美 。因此,抛开正史不谈,很多人认为,最起码演义中,刘备在托孤之时,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 , 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言,是出于真心的 。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

3、对于这个观点,很多人持支持态度 , 他们认为演义中的刘备,并非枭雄,反而非常的仁善,为了做到仁义,甚至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例如他离开荆州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大都想要追随他 。其实带上这些百姓,会严重影响他的行军速度,很可能使他遭到曹军的追击,可是在身边的文臣武将都劝他放弃百姓的时候,他却坚定地说:“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于是他最终在长坂坡为曹军所败,损失惨重,可是他从未后悔 。的确,此事的确是刘备做过的 , 而且类似的事情他还做过不少 , 例如不忍杀害勒索自己的督邮,不忍取西川,等等 。

4、除此之外 , 他还对诸葛亮非常倚重,例如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甘愿三顾茅庐,显尽诚意 。请得诸葛亮之后,他以师礼待之,并且在关张二人心怀不满的时候 , 出言道:“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 。”登基之后,则拜诸葛亮为丞相,给予了诸葛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 等等 。
5、但是刘备的仁义,以及对诸葛亮的看重,并不代表他在托孤之时,对诸葛亮所言是发自肺腑 。因为他接下来便将赵云唤至身边,当着诸葛亮之面 , 给了赵云一个特权 。小说第八十五回中写道:“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 。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这个时候,他没有与赵云谈君臣之义,反而用了一纪回忆杀,提起了两人多年的交情,并提到,“我去世之后,儿子就托付给你照顾了” 。尤其是“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10个字,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就会意识到,此言与他向诸葛亮托孤时的正式诏告不同 , 反而多了几分话家长的意味 。

6、但是他去世之后,刘禅贵为皇帝,谁又能欺负的了呢?军政大事有诸葛亮在,也不必担心,他为何专门向赵云嘱托,说“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呢?结合他对诸葛亮的托孤之言,我们不难想到,他害怕自己去世之后 , 诸葛亮真的萌生野心,抢夺帝位,这个时候,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已去世,所有的元老中,也只有赵云能够凭借资历和功劳,对诸葛亮形成一定的牵制 。也就是说,他说出此言,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诸葛亮篡位 。
【刘备死前对赵云说的话 刘备对赵云说的遗言是什么意思】7、只是,赵云虽然“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但以他的正直,并不一定明白刘备的言外之意 。不过刘备并不指望赵云一定能够听懂,他既然敢于当着诸葛亮和百官的面,如此对赵云交待,便不仅是对赵云一个人的嘱托,还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敲打和警示 , 只要诸葛亮听懂了 , 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