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惊风全诗读音 林暗草惊风全诗解释

林暗草惊风全诗读音 林暗草惊风全诗解释

【林暗草惊风全诗读音 林暗草惊风全诗解释】解释: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
“林暗草惊风”出自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原文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注释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

引弓:拉弓,开弓 。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赏析此诗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 。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

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
次句即续写射 。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 , 而且富于戏剧性 。
“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 。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创作背景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 。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 , 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作者介绍卢纶(748—800?) , 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766—779)初,屡考进士不中 , 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