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失业者竟然还有政府包吃包住?

在宋朝失业,不必担心饿肚子 。朝廷的粮食储备,除了给官员发薪水、养兵以备战时之外,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赈济 。此类记载随处可见 。
网络配图
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说,熙宁七年(1074年),河北东路失业流民甚多 。三月,神宗赵顼批示:“比来流民往京西者,经过京师,恐无资粮,或致饿殍,可相度赈济 。”朝廷遂“赐五万石下河北东路提点刑狱司,赈济流民” 。口粮也有具体救济标准:“给流民米,人日二升,幼者半之 。”
皇佑初,范仲淹在杭州任郡守期间,由于浙东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因此逃荒流徙失业者比比皆是 。为了救济失业者的生活,安稳地方 。
范仲淹采取了高价购粮平粜的办法,“每斗一百八十钱”(《咸淳临安志》),比市价高了五成 。此举一出,效果立显,各地粮商见有利可图,纷纷“日夕争进” 。
逃荒的百姓遂得以回流安居乐业 。大饥之年,杭州竟看不出一点饥荒迹象 。吃饭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解决住处和工作等事关流动性问题了 。
在宋朝失业,不必担心天做被子地做床,总会给你房子住,也就是给安置住所,方便临时就业 。失业者本来就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打短工,每到一地,往往露宿野外,处境艰难 。
网络配图
为此宋朝政府设法对他们进行安置 。如富弼知青州时,就大规模修建过安置房(“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使得数十万失业者有了温暖的“家” 。
绍圣元年,有诏曰:“近者大河东堤防未及增缮,以故濒河被害者众 。南来者多留京师,流离暴露,隆冬日迫,陷于死亡坐视不恤,其谓朝廷何?
既诏有司悉意赈赡,其令开封府即京城门外行视寺院官舍以居之,至春,谕使复业 。”翻译成白话就是,冬天快到了,许多南方来的尚未就业的人还没地方住 。
如果看着他们被饿死冻死,那还要朝廷干吗?还要父母官干吗?着即令有司赶紧救济,让开封府出面把周围的驿站、寺庙和官员宿舍都腾出来安置他们,等来年春天,再想办法安排他们就业 。
在宋朝失业,也不必担心因政府包吃住而让你背负好吃懒做的恶名,政府会给你安排个临时工做做,不至于让你闲得慌 。宋神宗年间,中书省就曾上奏 。
遂诏京西路监司官分定州军速检计,随处当兴大小工役,募流民给钱粮兴修 。等于是说,有工程要上马的,让失业百姓去做,没有工程也要立项出新的工程,让失业百姓去做,临时工也不能白使唤,还得发给钱粮 。
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神宗又要求青、齐、淄州,对当地失业者兴役安置,诏:“青、齐、淄三州被水流民,所至州县,募少壮兴役 。
网络配图
其老幼疾病无依者,自十一月朔,依乞人例给口食,候归本土,及能自营,或渐至春暖停给 。”不但失业者做了临时工,连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也要照顾到,够细致入微的 。
古代的失业者,其实大多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旦有了土地,他们也就有了根 。所以,为使他们能够重操旧业,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宋朝政府鼓励他们耕种田地 。
太祖、太宗时,就曾多次以减免租赋的优惠条件召集和鼓励失业农民垦荒种地,并把能召集流亡、劝民垦田作为奖励地方官的政绩依据 。
另外,宋朝失业者还有一个比较另类的很容易的再就业机会,那就是参军 。由于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军等,一般都采用常年招募的办法募集兵员,随到随要,多多益善 。像史进那样转了五个省还是个失业者,居然没想到参军 。此类人在宋朝恐怕比大熊猫还少,太不珍惜朝廷的社会保障制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