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并不是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司马迁的《史记》中 , 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 , 且“好酒及色” , 做了亭长 , 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 。看上去 , 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 , 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 。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 , 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 , 当然不敢乱写 。
网络配图
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 , 后来的文学作品多把刘邦描写成市井无赖出身 。唐代诗人章碣“坑灰未冷山东乱 , 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名句 , 也将刘邦与项羽等同 , 当成不读书的粗人来讽刺朝廷镇压读书人的荒谬 。电视剧《楚汉传奇》更是添油加醋将刘邦演绎成一个原本胸无大志、只是因缘际会碰巧成就帝业的沛县流氓头子 , 陈道明的精湛演技 , 让刘邦的这一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
这显然是对刘邦的误读 。
一个市井流氓能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开创汉皇帝国?并就此铸就汉文化根基?显然滑天下之大稽 。真实情形是 , 刘邦根本就不是什么市井无赖 , 而是一个胸怀大志、兼具文韬武略的少有的政治家 。而且 , 是一个有长远打算 , 早就做好了推翻暴秦准备的政治家 。
事实上 , 同样在《史记》中 , 司马迁记录的是 , 刘邦“仁而爱人 , 喜施 , 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一比较就会知道 , 刘邦是个有大义的人 , 只是平常喜欢作弄人 。而好酒色 , 在战国游侠成风的年代 , 算不得什么毛病 。
网络配图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 刘邦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
刘邦是个读书人
《史记》之《韩信卢绾列传》明确记载“及高祖、卢绾壮 , 俱学书” , 说的就是刘邦与卢绾为同学 。后来刘邦经过考试任泗水亭亭长 , 征粮催役 , 均需阅读各种公文 , 没读过书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刘邦看不起沛县大小官吏 , 常常作弄他们 , 更显刘邦才学不下于普通士子 。
话说与县令交好的吕公迁居沛县 , 当地豪杰和大小官吏前往祝贺 。大才子萧何主持接待 , 声明贺礼超过一千钱的可坐堂上席位 , 刘邦一分没带写了个“贺礼一万钱”的帖子进去 , 引得吕公出门相迎 。萧何说刘邦只是个惯讲大话的人 , 刘邦却昂首上座 , 高谈阔论 , 戏弄满座宾客 , 弄得吕公非得将吕雉嫁给年近40的刘邦 , 这吕雉也成为日后的吕后 。若刘邦真是一个没读书的粗人 , 早被满座的沛县精英们轰下去了 。
网络配图
“刘项原来不读书” , 不过是历代读书人向强权表明心迹的一种怯懦解读 。而这种解读 , 强权历来并不认账 , 镇压或收买知识分子 , 从来就是维稳的首要任务 。
【历史上刘邦并不是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