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同治皇帝究竟是得什么病去世的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驾幸西苑时受凉,身体有些不适 。然而,十天后,也就是十月三十日(12月8日)下午,同治帝病情突然加重,他开始发烧,并伴有四肢无力、浑身酸软等症状 。太医向慈禧描述了同治帝的症状: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乏腿软,皮肤上出现没有凸起的疹形红点 。慈禧大惊失色,她担心同治帝染上了天花!
天花,古称“虏疮”,中医学则称之为“痘疮”,民间一般也称为“出疹”或“出痘” 。这是一种因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今已绝迹) 。发病后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痘疹、水疮和脓疮,伴随着高烧、惊悸、烦躁、嗜睡等症,全身或头面迅速出现疱疮,病重者常因脓毒引起败血症而在数日内死亡;轻者痘疹溃破后结痂脱落,愈后往往留有疤痕而形成麻脸 。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已经了解天花了 。早在清朝建立前一千三百年的两晋时期关于天花的医学记载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中了 。当时著名思想家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 。“肘后”是指该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上随身携带,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袖珍本” 。“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 。
他在《肘后备急方》中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长出一个个的病疮,起初是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疮,不断溃烂,一碰就破,伴以发高烧,说胡话,十个有九个治不好 。侥幸治好的,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小斑痕,起初发黑,一年后才逐渐消失 。这病就是天花,记载十分准确和详细,比西方医学界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阿拉伯医学家雷撤斯要早五百多年 。
此后随着传统医学的进步,到宋朝和元朝,不少医生已经能专门诊治天花,并缓解其发病的症状 。正因如此,尽管民间百姓及宫廷贵族虽不免仍有患病甚至致死者,但就其危害本身,已不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在野史及正史中,我们很少发现对天花的描述和因此而引起恐惧的记载 。
【揭秘:同治皇帝究竟是得什么病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