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曹操的第一功勋谋臣?盘点曹操的五大谋士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 , 他们运筹帷幄 , 为魏国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因辅臣云集 , 就无人像诸葛亮在蜀国那般被众星拱月 , 对垒谁是第一功勋谋臣也见仁见智 。在笔者看来 , 则以荀彧莫属 。
荀彧字文若 , 豫州颍川人 。永汉元年(189年)举孝廉 , 任守宫令 , 即为皇帝掌握笔墨、纸张的那类小官 。因董卓专权弃官归家 , 又以颍川是四面受敌之地 , 劝乡里人离开故土 。荀彧自身到了冀州 , 被袁绍待为上宾 , 但预料袁“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 , 于初平二年(191年)毅然转投曹操 。曹操将他比作张良 , 时年29岁的荀彧自此最早投奔曹操的顶尖谋士 。当然 , 资历并不等于功绩 , 而且就出谋划策来说 , 荀彧的名头也不如郭嘉、荀攸响亮 。陈寿称其“清秀通雅 , 有王佐之风 , 然机鉴先识 , 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 。既如此 , 何以将荀彧推上功勋榜的首席?
首先 , 荀彧为曹操确立了纵横乾坤的重大方略 。
一是奉天子而令诸侯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 , 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 , 自长安返回洛阳 。在是否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 , 曹营发生争执 。不少人以韩暹、杨奉与张扬联合 , 不易制伏为由予以反对 。荀彧力排众议 , 认为如今天子虽回洛阳 , 那里一片荒芜、草木丛生 , 义士有保护朝廷的想法 , 百姓因感念旧日繁华而悲伤 。“诚因此时 , 奉主上以从民望 , 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 , 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 , 大德也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指出韩暹、杨奉难以成大患 , 如果不及时决定 , 等其他人万一生出此心 , 再考虑就迟了 。这一建议提壶灌顶、石破天惊 , 被曹操采纳后 , 形成其他豪强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 。
二是拚袁绍以定北方 。建安二年(197年) , 袁绍写信给曹操 , 言辞骄慢 , 令其大怒 。荀彧阅信后说:“今与公争天下者 , 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 , 任人而疑其心 , 公明达不拘 , 唯才所宜 , 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 , 失在后机 , 公能断大事 , 应变无方 , 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 , 法令不立 , 士卒虽众 , 其实难用 , 公法令既明 , 赏罚必行 , 士卒虽寡 , 皆争致死 , 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 , 从容饰智 , 以收名誉 , 故士之寡能如问者多归之 , 公以至仁待人 , 推诚心不为虚美 , 行已谨俭 , 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 , 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 , 此德胜也 。夫以四德辅天子 , 扶义征伐 , 谁敢不从?绍之强其能为!”(《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一席话令曹操心结顿消 , 确立了与袁绍决一雌雄的心理准备 。荀彧还提出先取吕布的步骤 , 从而为官渡之战扫平了障碍 。建安四年(199年) , 围绕是否抗袁问题 , 曹营又展开一场辩论 , 孔融等人认为袁绍地广兵强 , 恐怕难以击败 。荀彧指出:“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 , 许攸贪而不治 。审配专而无谋 , 逢纪果而自用 , 此二人留知后事 , 若攸家犯其法 , 必不纵也 , 不纵 , 攸必为变 。颜良、文丑 , 一夫之勇耳 , 可一战而禽也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而一切皆如荀彧所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