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2月初2要吃什么要做什么
1、2月2龙抬头吃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 。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
2、2月2龙抬头吃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
3、2月2龙抬头吃炒豆子
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有吃炒豆子(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料豆”,又称“蝎子爪” 。其中,料豆,指黑豆、黄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说料豆子 。每年农历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区,像西北、山东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俗,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的习惯 。
4、2月2龙抬头吃驴打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 。“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 。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
扩展资料: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1、吃龙食: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2、理发: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 。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
3、接“姑娘”: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
龙抬头有哪些禁忌:

2月初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北方多炒豆子的习俗,就是将黄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锅里炒,然后食用,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