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了十二年?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 。早在南北朝时期 , 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 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 。到了隋朝初年 , 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 , 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 , 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 , 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 , 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 , 重新振作 , 势力迅速发展 , 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 , 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 , 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 。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开始 , 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 , 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 ,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 , 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 , 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 , 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侯 , 隋朝政权的崩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 各路起义军也遭到了严重创伤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 ,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时机成熟 , 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 , 正式起兵 , 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
据《旧唐书》记载 , 在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 , 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 , 大肆掠夺一番而去 。突厥的袭击 , 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 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 , 如果不与突厥搞好关系 , 自己刚刚形成的势力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 , 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 , 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 , 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信 , 又带上一份厚礼 , 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 。
刘文静到达突厥时 , 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 , 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说:“皇帝废冢嫡 , 传位后主 , 致斯祸乱 。唐公国之懿戚 , 不忍坐观成败 , 故起义军 , 欲黜不当立者 。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 , 人众土地入唐公 , 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听了大喜 , 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 , 随刘文静前往太原 , 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 。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 , 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的意图 , 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 , 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 , 正中始毕可汗下怀 。这件史实 , 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原 , 刘文静聘其国 , 引以为援 。”打通了突厥这一关 , 向突厥称臣纳贡 , 引以为援 , 消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 , 消除后顾之忧 ,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 , 是非常值得的 。
【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了十二年?】网络配图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 , 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 , 要李渊进贡财物 。“及高祖即位 , 前后赏赐不可胜纪 。始毕自恃其功 , 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 , 颇多横恣 。高祖以中原未定 , 每优容之 。”“赏赐”这词用得很妙 , 下级给上级应为进贡 , 上级给下级才为赏赐 。李渊是臣子 , 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 。虽然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 。“优容” , 实际上是由于实力不如突厥 , 而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欲 , 对突厥的各种无理要求不敢有违抗 。始毕可汗去世后 , 为了表示哀悼 , 李渊“为之举哀 , 废朝三日 , 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 。”这是中国古代只有国君死时才能举行的隆重礼节 , 而李渊、李世民父子认识到由于唐朝在实力上与突厥相比仍处于下风 , 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 , 所以只能稳住突厥 , 强忍怒气 , 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 。处罗可汗死后 , 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致吊 , 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