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乌药的种植技术

乌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乌药的种植技术


种子: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 。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 。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 , 种子千粒重80g±4g,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
播种: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 , 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 。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 。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 , 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

幼苗管理: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 。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 。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 。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

种植管理: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 , 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 , 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 。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 。移栽前施有机肥 , 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 。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 。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

【乌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乌药的种植技术】注意事项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采收乌药种子,采种后进行湿沙藏并拌入新高脂膜提高种子发芽率 。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后盖土覆盖稻草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
乌药移栽定苗后的大田,要及时除草 , 松土 , 确保水肥充足 。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 。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