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四 )


四、中国现实对比及差距一块金属,瑞士人希望将其加工成劳力士手表出口,而我们可能将其制作成玩具出口 。劳力士手表和玩具之间的巨大价值差距,代表两个国家资源整合的不同效率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国家经济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重视教育、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方面有待提升 。因此上述问题,体现在经济输出绩效上,我们的经济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资源有效使用效率就相对对比较低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整合效率领域 。我们某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还是停留在依赖资本和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始阶段,区域经济资源禀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认识不足,不知道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奥妙,最终不得不拿5亿件衬衫换一家飞机 。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形成强烈的反差: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脱离实际社会需求,大部分人只能说一种外语,多语言能力人才稀缺;人力资源没有职业生涯设计,在职教育没有开展,员工福利待遇低,官二代、富二代阶层固化,知识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循环体系中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盈利微乎其微,导致社会对于知识的经济激励环境有待健全 。
同时我们在企业——员工——社会之间没有构建一个多赢的制度模式,因此在各种经济风波冲击下,显得尤为不稳定 。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企业的战略发展潜力 。第三、我们现在和瑞士经济模式最大的差距在于“产业集群”的管理水平 。目前转型升级、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经济已经起步的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 。目前我们产业集群管理有两个困境:贫困地区几乎没有产业集群,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升级无所适从 。贫困地区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产业集群;所有欠发达城市的共同特征是:产业集群单一,缺乏多元化、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乡镇企业的另一个特征:产业集群定位偏低,企业研发投入少,外聘高薪技术人才少,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极差 。这就是使得我们的产业集群必然定位于低端、低附加值领域 。我们大量投入了资本、劳动、经济资源,但是却换不会应有的社会认可,最终沦落到“别人加工车间”的地步 。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的产业经济没有融入知识经济、不注重人力资源的深层次投入 。因此未来中国转型,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产业集群管理,没有的抓培育、有的抓产业集群“多元化、竞争力”建设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强化“信息对称”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突破技术力量、产业发展战略研判的瓶颈障碍,从新产业孵化、老企业提升创新等多个领域,强化我们经济的转型发展 。
对照瑞士经济模式,我们相比反差最大的关键问题是:教育基础上的知识经济、产业集群管理、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称瑞士是“稳如泰山的国家”,泰山是我们的,但是对于“产业经济的发展、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我们却不得不佩服瑞士人的睿智和成绩 。波特的赞美之词源自其对于瑞士经济、循环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产业集群优势的深层次的系统理解和感悟,当时其基础还是来源于瑞士人对整个国家经济资源禀赋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经济整合最优控制思维 。如果我们以瑞士经济为“镜子”,我们感到既忧虑又有希望,忧虑的是中国区域经济和瑞士之间的巨大差距,希望的是我们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50多年前两弹元勋钱学森说:“外国人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建国六十年后,我们的国家国力大大增强,但是在经济转型领域,面对诸多经济转型的困难的今天,我们难道没有勇气说:瑞士人行,我们为什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