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连墙件设置规范 连墙件设置规范有哪些

【最佳答案】1、拉撑结合方法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建筑施工连墙件设置规范11、拉撑结合方法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预埋钢管方法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 。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如图二所示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必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 。目前,钢管扣件的租赁价格随着钢材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预埋钢管方法由于相比其他连墙件方法所使用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为相对较多,如预埋短钢管方法必须采用2个扣件,且与短钢管连接的扣件有相当比例无法拆卸,最终报废,导致成本较高 。采用预埋钢管方法时,在砌体施工时必须对连墙件的竖向短钢管位置留设洞口,待连墙件拆除后采用细石砼进行封堵 。对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将导致洞口补不密实,从而给外墙防水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多雨地区的建筑,更应当引起重视 。3、后锚固方法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预埋钢管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 。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后锚固方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无补洞工序因而也无渗水隐患 。后锚固方法的不足是施工极其麻烦,尤其是钻孔时极其麻烦 。通常是采用2颗膨胀锚栓,承载力不高,易松动,不可承受低周反复荷载,施工要求高,并且施工完成后,锚栓也报废,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 。4、箍柱法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图三 。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 。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 。并且,同预埋钢管法一样,仍存在墙件补洞工序,对外墙防水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
连墙件设置规范有哪些2这要看你是什么砖 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实体墙长大于5m时宜在每层墙的中部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者3跟直径为6mm的235圆钢,竖向间距易为500mm 。
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35~75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5米,详该规范9.1.1条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40~100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0米,详该规范6.3.1条 。规范对设缝间距要求并不太严格,采取措施后可适当放宽 。
连墙件设置规范要求3按两步三跨的要求设置(两步高度约4米,三跨长度约6米),转角处、开口处等特殊部位需另外增设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要求,脚手架连墙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通常可以布置为三步三跨、两步三跨以及两步两跨等,一般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在20~40平方米 。
2、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
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等刚性拉杆或构件组成的连墙件为刚性连墙件 。
其连接构造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附墙端的连接固定方式可视工程条件确定,一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