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太监:秦翰血战黄河76日

在宋朝一再出现那种能够披挂上阵的太监 , 例如王继恩、李宪、童贯等等 。但是最有名的当属秦翰 , 因为这个人曾经与辽军在黄河岸边血战76天 。在他去世之后 , 宋朝的禁军以父兄之礼将其安葬 , 这一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一、征讨西北李继迁
李继迁石像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以后 , 他那位好大喜功的弟弟赵光义通过一系列手段坐上了皇位 。当时宋朝的形势一片大好 , 割据政权仅仅剩下了南方的吴越和北方的北汉 。当时宋军堪称真正的虎狼之师 , 但是将熊熊一窝 。宋军收复北汉之后 , 宋太宗不顾军队久战疲惫、后勤不足等因素 , 强令军队继续北伐 。起初宋军的表现很不错 , 但是高梁河一战 , 宋军大败亏输 , 辽军将领耶律休哥、耶律屋质等人乘胜追击继续南下 。2万多辽军骑兵追至满城 , 而城中的宋军兵力不足 。是战是退都要看秦翰的注意 , 虽然崔彦进是统帅 , 但是秦翰是朝廷的监军 。最终宋军使用诈降的战术击败了辽军 , 此战辽军阵亡超过1万人 。作为监军的秦翰本来可以稳坐钓鱼台 , 但是他选择了披挂上阵 。
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历代正朔王朝中最小的 , 西北等地一直没有在宋朝的手里 。但是就在伐辽战败之后 , 一个好消息传来 , 为垂头丧气的宋太宗增添了一丝喜悦 。西北党项部首领李继捧主动选择归顺宋朝 , 一直想做唐太宗的赵光义十分高兴 。在他看来西北已经平定 , 宋朝甚至可以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但是西北地区平的太平 , 李继捧虽然归顺了宋朝 , 但是党项贵族李继迁却仍然在聚众对抗 。赵光义的小舅子李继隆和秦翰率兵出征 , 宋军连续击败李继迁 , 一败再败的李继迁开始向辽国求救 。而李继迁本人深通游击战的精髓 , 他的军队虽然不是宋军的对手 , 但是却可以不停的袭扰宋军 。李继隆和秦翰都是正规战的将领 , 对这种臭不要脸的战法相当不适应 。
二、秦翰血战黄河
李继迁第一次上表投降之后 , 秦翰和李继隆双双返回来了东京 。宋太宗赵光义因旧伤复发驾崩 , 他年轻的儿子赵恒继位 。宋真宗是一个长于深宫的乖宝宝 , 没有经历过什么刀光剑影 。他的伯父赵匡胤那是职业军人出身 , 他的父亲赵光义最少也是一个军事爱好者 , 而他连个军迷都算不上 。辽国看到了机会 , 辽国萧太后携带辽圣宗统帅20万辽军南下 。辽国的军队以骑兵为主 , 在华北平原上可以任意驰骋 。从宋辽边境出发抵达宋朝的首都东京只需要6天时间 , 辽军的进攻速度很快 , 直逼黄河岸边的檀州 。檀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 , 距离首都开封的只有两天的路程 。在宰相寇准的坚持执行 , 宋真宗统帅禁军主力御驾亲征 。
檀渊之盟
宋真宗虽然到达了檀州 , 但是对战争的胜败没有底 。为了自己的安全 , 他一直躲在檀州的南城之中 。此时该秦翰上场了 , 这位宦官出身的将军身披重甲赶赴抗辽的最前线 。他的身后就是黄河还有他的皇帝陛下 , 所以他一步也不能退 。辽军的进军路线属于长驱直入 , 北方很多的地区都还在宋军的手里 , 辽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辽国主动向宋朝求和 。即使是谈判也要有尊严的谈判 , 秦翰率领宋军展开了反击 。宋朝特使曹利用之所以能够谈出30万的价码 , 与秦翰的军事行动有很大关系 。宋辽议和之后 , 辽军撤退 。秦翰怀疑这是辽国的缓兵之计 , 辽军可能卷土重来 。秦翰在檀州坚守了76日之后 , 才返回东京 。在此期间 , 他身上的铠甲从未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