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周期表图片( 三 )


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 故原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核的质量等于质子的质量加上中子的质量 。
18.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 金、金刚石、铜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 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 , 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
19.由于原子的质量都非常微小 , 书写、记忆和运算都很不方便 , 为此化学上以一个碳12(C12)的1/12作为基准 , 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单位为1 。
20.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碳12的十二分之一正是表示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1.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1) 碳(12) 氮(14) 氧(16) 钠(23) 镁(24) 铝(27) 硅(28) 硫(32) 氯(35.5) 磷(31) 钾(39) 钙(40) 铁(56) 铜(64) 锌(65)
注: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质量之比 。
22.在多电子原子中 , 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 ,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注:原子结构示意图在书本17页
23.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否容易得失 , 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有8个(氦是2个) , 这样的结构被视为稳定结构 。
24.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 ,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 , 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 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 ,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
25.在化学变化中 , 原子核是不变的 , 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 得到电子后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
26.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 它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离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 , 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
27.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为原子 , 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阳离子 , 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阴离子 。
28.科学家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归为一类 , 称为一种元素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
2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 其次为硅、铝、铁、钙……
30.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是我国化学家徐寿创造的 ,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造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第三单元 溶液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叫作溶液 。
注:a.若两种物质相互溶解时 , 其中一种为液体则该液体作溶剂 , 其它物质作溶质;
b.若相互溶解的两种物质都为液体 , 则量多的作溶剂 , 量少的作溶质;若其中一种液体为水时 , 则无论水的多少都作溶剂 , 其它物质作溶质;
c.溶质可以不止一种 , 溶剂只能有一种 。
d.微观过程在教科书59页(溶质会被溶剂解离成细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
2.物质的溶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理变化 ,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3.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硝酸铵(NH4Cl)等物质在溶解(溶剂为水)过程中分别会使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升高、升高、降低 。(微观解释: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热量)
4.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叫作悬浊液(泥水、石灰浆等) , 悬浊液静置后固体颗粒会沉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作乳浊液(牛奶、豆浆、花生油等) , 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 。
5.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a.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容易被植物吸收;
b.动物摄取养料 , 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
c.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 , 都是配成一定要求的溶液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