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给康熙留四辅臣为何没一个皇家亲王

顺治十八年(1661),光头皇帝福临是真的做了行痴和尚,还是出家未成患天花而崩?这有争议 。但,他给后继之君康熙留下四为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还是真切切的史实 。
此四辅臣,没有一人为皇家亲王,没有一个姓爱新觉罗 。除了遏必隆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的儿子,沾亲带故外,其他三人在顺治驾崩时都非皇亲国戚 。
顺治帝为何不选自家兄弟亲王,给儿子做辅政大臣呢?这是有原因的!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晚,皇太极暴卒,没有确定接班人 。在最高权力突然出现真空的时机,皇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像 。当初皇太极上位一样,又有三位最具争位实力:
一、皇太极嫡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 。他有其父拥有的强大的正黄、镶黄二旗作后盾,自己南征北战二十年,军功卓著,并统摄户部的财政大权,在王公大臣中享有威望 。他该是皇太极精心培育也最理想的接班人 。
二、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他和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拥有正白、镶白二旗人马,他还是努尔哈赤末任大福晋阿巴亥所生的“嫡系”,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势力相当强大 。《清史列传·多尔衮传》记载他:“又擅自诳称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夺立,以挟制中外 。”此次又是他的机会 。
三、努尔哈赤的废太子、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虽退居幕后数年,但拥有正红、镶红二旗,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一批封授王公的儿孙,势力还和他当初参与夺位战一样,他是最强的 。
议立新君,两黄旗欲立豪格,两白旗拥戴多尔衮 。二人势均力敌 。为了掌权,多尔衮向代善求援,提出一个折中办法(另一说法是济尔哈朗提成),改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 。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儿、镶蓝旗主,一向为人谨慎,很得皇太极生前重用 。他在继统的最大权力角逐上,不能卷入过深 。表面上颇为软弱的济尔哈朗站到了豪格一边,但他又对豪格继位缺乏信心,担心日后被清算 。他的“恭顺”,深深地影响了政治格局的走向 。
福临冲龄嗣统,是为顺治帝 。
济尔哈朗受封信义辅政叔王,但没过几年因建造府邸逾制,被罢免了辅政职务 。
多尔衮大权独揽,由辅政王改称摄政王,迅速打击豪格和代善,党同伐异,擅权自重 。
朝政怎样处理,人事如何安排,都是多尔衮说了算!多尔衮指婚,顺治不可以说不!在多尔衮的眼里,顺治是他的儿皇帝!
做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不过瘾,多尔衮还想顺治自称儿皇帝 。顺治不干,多尔衮索性做皇父摄政王 。《清史稿·多尔衮传》说,顺治“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 。凡诏疏皆书之’” 。
这份诏书很可能是多尔衮炮制的 。顺治三年五月,他以皇帝印玺收贮皇宫,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钤印,十分不便 。于是,即遣人将印玺都搬到自家 。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在具体数目上略少 。第二年,多尔衮不再向顺治帝行礼,“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 。多尔衮做了皇父摄政王之后,“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请示,专断独行,一律称诏下旨 。
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 。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因上月行猎跌伤,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 。顺治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