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帝曾办世界大阅兵:高科技震惊西亚

对一个国家来说 , 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 ,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 , 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古代 , 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 。明朝历史上 , 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
说到明朝阅兵 , 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 , 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 。洪武二年(1369年) , 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 , 分三路北进 , 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 , 但此后 , 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 , 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 , 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370年 , 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 , 推翻西察合台汗国 , 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 , 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 , 派间谍到北京活动 , 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 , 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 , 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 。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 。
永乐四年 , 帖木儿大举东征 , 号称百万大军 , 实际兵力20万 , 而此时 , 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 。然而不久后 , 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 , 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
此后 , 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 , 陷入内战 , 所谓东征中国 , 可谓痴人说梦 。
明朝方面 , 朱棣登基后 , 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 , 宣扬国威 , 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 , 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 , 遣使向明通好 , 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 。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面 , 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次下西洋 , 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 , 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 , 严禁东方船队进入 。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 。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 , 各国也存有怀疑 , 因此 , 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 , 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 , 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 , 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阅兵 , 恰是最好的机会 。
演武: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 , 明朝以陈诚为使 , 出使中亚 , 随后 , 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 。永乐十八年七月 , 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 , 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 , 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 。
在每个军镇 , 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 , 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 , “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 。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 , 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 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 , 诸使臣皆行叩拜礼 , 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 , 坚持行鞠躬礼 , 朱棣却并不在意 。这次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 , 副使是曾跟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丁 , 在本国也是免跪拜礼的 。外交礼仪后 , 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 , 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 , 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 , 两个月后 , 各国使团接到通知 , 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 , 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