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和玉壶的特点和寓意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和玉壶的特点和寓意

文章插图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和玉壶的特点和寓意

文章插图
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叶少波
说起王昌龄,是那个熟悉的“七绝圣手”,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诗句耳熟能详,不过他知名度最高的七绝还是洛阳人念念不忘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如下: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说的是深秋时节的冷雨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你离开之后,独对楚山离愁无限 。“连江”雨水与江面相连,写出雨势之大;“平明”天刚刚亮;“吴”、“楚山”都说的是送别之地,历史上楚与吴都管辖过此处,因此“吴、楚”往往通称,杜甫在《登岳阳楼》里也写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你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王昌龄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表象看洁白如玉,往往指代品行的清白高洁,像鲍照《代白头吟》一诗里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而且在道家人物费长房与壶公的传说故事出现后用来指代仙人境界,比如陈子昂所写《感遇诗三十八首》“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晋王恭镇守京口时,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两楼相距百余步 。从该楼的方位与王恭命名推测,可能是楼前水面上遍植芙蓉而得名 。好友辛渐此次要北上去往洛阳,诗人在润州芙蓉楼为其饯别,不过到了唐代中后期这两座楼已风光不再 。
这首送别诗,诗人并没有将离情别绪寄托给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一处,仍旧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用一“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带出了整首绝句的点睛之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
唐玄宗后期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王昌龄因为所谓的“不护细行(行为不检点)”,几次遭贬谪,命途多舛 。他无需为自我洗刷污名谤议,正显示出与洛阳友人相知之深,故而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从而打消洛阳友人的担忧 。全诗将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构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王昌龄那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可谓浑然天成 。
诗人此次写给好友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一共是两首,其二全诗如下: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丹阳属镇江管辖,距离当时芙蓉楼不远,尾句“寂寂寒江明月心”是典型的以景结情,将一片离情融入所见之景 。
王昌龄是山西太原人,他先后担任江宁丞,后世往往以“诗家夫子王江宁”或“诗家天子王江宁”呼之,晚年返回老家途中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史籍记载“(闾丘)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原本没有仇怨的两个人,也许仅仅是那种坏脾气发作便让这位“七绝圣手”丢了性命,他这样的人生结局令人唏嘘感叹,好在他还留给我们那么多的绝句抚慰着爱诗之人的心灵,无论何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总会让人怦然心动……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和玉壶的特点和寓意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和玉壶的特点和寓意】叶少波,洛阳伊川人,河科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探幽览胜,闲暇阅读自娱,纸媒发表散文若干 。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