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清朝历史上被降位后又复宠的贵妃是谁?

大清史上被降位又复宠的玫贵妃,她是咸丰帝的嫔妃徐佳氏 。徐佳氏宫女出身,身份低微 。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三封为常在 。后晋升为玫贵人,咸丰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后降为官女子 。据清史记载,官女子实际上只是陪皇帝睡觉的宫女,地位极为低下 。咸丰五年,这位玫贵人不知犯了什么错,连降三级,最后被降为官女子 。我查了当时清史记载,对这位玫贵人徐佳氏被连降三级的缘由 。据清史记载,玫贵人徐佳氏,因和太监谈笑风生,不注意检点,不守宫规,被咸丰帝连降三级 。
也许这样的事放在今天不算个事,但放在宫廷规矩甚严的清朝后宫就算犯了大忌 。徐佳氏能够从一个出身低微的宫女迅速得到咸丰帝的宠爱,并坐上贵人的把椅,可见其相貌出色,又善于讨皇帝喜欢,有两把刷子 。但她却忽略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含义,后宫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尤其是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嫔,自然是后宫众女子关注的焦点,也是嫉恨的焦点,但凡有错都会被放大,何况是与太监谈笑风生不注意检点,传到皇帝耳朵里,运气好的被降级,运气差的被赐死被打入冷宫 。
从这点上来看,这位徐佳氏还算运气不差,只是被连降三级,并没有被打入冷宫或者赐死,可见她受咸丰帝的宠爱度 。徐佳氏虽然出身不及丽妃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但其受宠的程度与二人不相上下 。被连降三级后不到八天,咸丰帝又恢复了她常在的位份,不久又晋升她为贵人 。经过这一次的三降事件,玫贵人徐佳氏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该为谁活,她再也不敢触犯咸丰帝的天威,尽量尽其所能的奉迎咸丰帝,又赢得了咸丰帝的宠爱 。不久怀孕,于咸丰八年二月初生下一个皇子,玫贵人的生产,对缺少子嗣的咸丰帝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孩子满月几天,玫贵人被晋封为玫嫔,可惜这个孩子福薄,不久夭折了 。
我在想,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夭折活了下来,也许同治帝去世以后,就没有光绪帝的事了,或者慈禧的儿子也不一定是唯一的继承人,这个孩子也有机会 。但这一切都是假设,因为这个孩子的夭折,慈禧的儿子成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也成了咸丰帝唯一的继承人,这个局面对咸丰帝来说是件坏事,子嗣稀少不利于朝局稳定,但对于慈禧和儿子来说却是件好事,不用争不用抢,不用掩饰不用蓄谋,这个位子就是自己的,这多好的事 。这位玫贵人因为皇子的夭折受了很大的打击,以后再也没有生育,当然这也与咸丰帝的早逝有关 。咸丰帝去世的时候,玫贵人徐佳氏才25岁,算是刚好的年龄,却守了寡 。
同治帝继位后,念她曾为先帝生育皇子,尊封她为玫妃,并追封她所生的皇二子为悯郡王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同治帝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又尊封玫妃为玫贵妃 。我觉得同治帝应该尊封她为玫贵太妃,但不管怎么说,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徐佳氏后半生也算待遇不错,这个曾经受咸丰帝宠爱的女子,一直活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才死 。她死后,与咸丰帝曾经宠爱的丽妃一起入葬定陵妃园寝,从此完成了她在后宫的一生 。从这位玫贵妃被降级的事上来看,慈禧太后那些风流的野史所传不靠谱 。
一个贵人因为与太监说话谈笑就被连降三级,差点难以翻身,何况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她虽然是后宫里的实际上的一把手,但还有一个比她级别高的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不管再怎么年轻守寡耐不住寂寞,但也懂得以大局为重,也懂得皇家深严的规矩 。更不要说野史上记载的慈禧太后怀孕的荒唐事,不要说慈安太后在世她不敢,就是慈安太后去世以后,她彻底掌权,也不敢这么做 。宫里才多大点的地方,一个威严的皇太后,如果出了这样的风流韵事,还有何颜面垂帘听政过问政事 。所以读到慈禧这样风流韵事的野史,就当一笑而过的笑料不要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