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背后:只有他肯接纳汉献帝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 。
“挟天子”的事情 , 董卓作过 , 李催做过 , 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 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 。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
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 , 背了一世的骂名 , 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 。可笑的是 , 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 , 倒是孙权和刘备迫不及待地称帝 。
也不知道这中原军阀割据 , 豺狼猛虎横行 , 究竟是谁高举汉旗平定的 。
孙权靠了父兄的基业 , 一个荆州是和刘备争得头破血流才夺回来 。而刘备自命汉室正统 , 在中原混了几十年 , 每战必败 , 大大小小的诸侯几乎都投奔过了 , 最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连哄带骗的弄到了益州 , 荆州还不小心搞丢了 。这些就是他们自以为能够称帝的丰功伟绩 。
也不知道孙权、刘备对汉室做过什么贡献?对结束中原军阀割据做过什么努力?更有什么资格指责曹操?
这“不挟天子”的政治优势 , 他们倒是利用了个充分十足 。
曹操曾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 , 不知当几人称帝 , 几人称王” , 果不其然 , 曹操死后 , 刘备、孙权如释重负 , 先后称帝 。
看看曹操是怎么做的 。
当董卓专权之时 ,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 , 觽各数万 , 推绍为盟主 。”浩浩荡荡几十万兵马 , 好不威风 。
董卓闻起兵 , “徙天子都长安 。留屯洛阳 , 焚宫室 。”
其时“绍屯河内 , 邈、岱、瑁、遗屯酸枣 , 术屯南阳 , □屯颍川 , 馥在邺 。卓兵强 , 绍等莫敢先进 。”
有这么强大的军力 , 可是他们各怀私心 , 不愿损兵折将 , 这些自命忠心耿耿诸侯们的表现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
这个时候 , 曹操挺身而出 , 认为“举义兵以诛暴乱 , 大觽已合 , 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 , 倚王室之重 , 据二周之险 , 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 , 犹足为患 。今焚烧宫室 , 劫迁天子 , 海内震动 , 不知所归 , 此天亡之时也 。一战而天下定矣 , 不可失也 。”
在这个时候 , 天下间谁在担当起拯救汉室的重任?只有曹操 。
曹操见诸侯们没有反应 , 竟独自率领自己的几千兵力追击董卓 , 结果被董卓部将徐荣所败 。
好不容易逃了条性命回来 , 见到“联军军兵十余万 , 日置酒高会 , 不图进取” , 曹操怒道:“诸君听吾计 , 使勃海引河内之觽临孟津 , 酸枣诸将守成皋 , 据敖仓 , 塞轘辕、太谷 , 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 , 入武关 , 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 , 勿与战 , 益为疑兵 , 示天下形势 , 以顺诛逆 , 可立定也 。今兵以义动 , 持疑而不进 , 失天下之望 , 窃为诸君耻之!曹操终于看透这些诸侯的用心 , 走上了靠自己、靠实力的道路 。曹操清楚的明白 , 要号令诸侯 , 凭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 。没有实力的威胁 , 没有利益的诱惑 , 就算是天子的名义 , 也不可能指挥任何一个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