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宋代时候的孩子能够拿到多少的压岁钱?

小朋友最关心的一个话题都是压岁钱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解密:宋代时候的孩子能够拿到多少的压岁钱?】故事的主人公是陆游 。一说陆游,相信大家都能想起来他写的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的 。陆游的晚年比较悲壮,比较苦闷,但是他小时候却过得很开心 。
陆游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 。他爷爷叫陆佃,做过礼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包拯的好朋友;他爸爸叫陆宰,做过转运副使,相当于副省长兼财政厅厅长,而且还宋朝最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学生;他有一个舅姥爷,名叫晁补之,是苏东坡的学生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少游、张明道、晁补之 。陆游的妈妈跟李清照一样,是个才女,会写诗会填词,非常欣赏秦观秦少游,所以给儿子取名叫陆游,字务观 。什么是务观?就是要像秦观学习,长大了务必要成为秦观那样的大作家 。后来陆游为什么能成名成家?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跟他这么好的家庭条件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
说到这儿我要插一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以为我之所以隆重介绍陆游的家世,是想说明只有豪门子弟才能出人头地 。我没有这个意思 。
当然,我们所熟悉的宋朝名人,像包拯啊、苏轼啊、欧阳修啊、黄庭坚啊、王安石啊、李清照啊,如果你仔细研究他们的家世,几乎全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 。包拯的爸爸包令仪是虞部员外郎,相当于厅局级干部;欧阳修的爷爷是南唐大臣,虽然他爸爸死得早,但他妈妈是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望族,知书达礼懂教育;黄庭坚的爸爸也死得很早,但他跟着舅舅长大,他舅舅是个市长;苏轼的爸爸虽然大器晚成,没当过什么大官,但他经济条件好,在四川眉山是个地主;王安石的爸爸王益是江宁通判,相当于南京市副市长;李清照就更不用说了,爸爸李格非是著名作家,写过《洛阳名园记》,她公爹赵挺之是参知政事,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宋朝的科举考试非常公平,一是实行糊名考试,不容易作弊;二是无论贵贱都能参加,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照样可以考举人考进士 。从理论上说,平民子弟出人头地的应该很多很多,可是我用四年时间读完了《宋史》,发现能进入《宋史·列传》的平民子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大臣的上一代就是大臣;绝大多数诗人的上一代就是诗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这种现象让咱们平民子弟看了之后简直会感到绝望 。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绝望 。大臣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成为大臣?诗人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成为诗人?这里面是有道理的 。什么道理?就是人家孩子接受的教育要远远超过平民的孩子 。现在我们一听到“官二代”这个词,就会想到高俅的儿子高衙内,不学无术,欺男霸女,开车撞了人,先把自己老爹亮出来:“我爸是李刚!”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 。在宋朝,官员比平民更加重视教育,从小就教孩子认字、读诗,给孩子请最好的家教 。就拿陆游来说吧,他爸爸在他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在他六岁时就教他写诗,而且还把著名词人曾几请到家里教陆游写作文,后来又请了一位音乐家教陆游练琴 。普通老百姓有这个条件吗?肯定没有 。即使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理念 。
我觉得教育理念比经济条件还要重要,对孩子有耐心,注重言传身教,从小开拓孩子的视野、格局,让孩子快乐、自信、有爱心,即使不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一样能让他变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换句话说,平民子弟照样能出人头地,关键是看咱们做家长的有没有这个教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