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 。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 。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 。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 。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慈禧反复思考这两个难题 。《崇陵传信录》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完早朝之后,慈禧单独召见荣禄 。慈禧与荣禄有一段对话:
网络配图
荣禄问: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
慈禧答:无有也 。事故可行乎?
荣禄答:太后行之,谁敢谋其不可者!顾上(光绪)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慎也 。
慈禧问:事且露,奈何?
荣禄答:无妨也,上(光绪)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近宗近支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纂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
慈禧曰:汝言是也 。
慈禧与荣禄议立大阿哥,作为同治和光绪帝的继承人,逐步取代光绪皇帝 。
由谁来做大阿哥呢?慈禧选中了载漪之子溥儁,为什么?
端郡王载漪第一,从溥儁的父系来说,溥儁是爱新觉罗的血统 。溥儁的曾祖父为嘉庆帝 。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没有儿子,以道光(旻宁)第五子奕过继给绵恺为后 。奕是溥儁的祖父 。奕第二子载漪是溥儁的父亲 。载漪又过继给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之子瑞郡王奕(原名奕约)为后,袭贝勒 。后载漪晋封为端郡王(应作瑞郡王,因述旨疏误,错瑞为端,遂因之) 。
网络配图
第二,从溥儁的母系来说,溥儁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 。《清史稿·绵忻传》记载:“载漪福晋,承恩公桂祥女,太后侄也 。”就是说,溥儁既是慈禧太后娘家侄女的儿子,又是慈禧婆家堂侄的儿子,真是亲上加亲 。近年有学者考证,《清史稿·绵忻传》的上述记载有误,溥儁的母亲不是慈禧的侄女 。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
岁的溥儁处在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支血缘的交叉点上,因此被慈禧选作大阿哥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囚,慈禧太后训政 。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慈禧同荣禄作了上述对话后,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溥儁入继穆宗同治为嗣,号“大阿哥” 。随后大阿哥在弘德殿读书,师傅为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 。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初一日,溥儁恭代皇上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礼 。
网络配图
慈禧预定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禅位典礼,改年号为“保庆” 。但京师内外,议论纷纷 。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匡(kuāng)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建议此事停止 。不久,义和团事起,载漪笃信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 。五月,载漪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 。七月,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 。慈禧逃到大同,命载漪为军机大臣 。十二月,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夺爵位,戍新疆 。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等回銮 。途中,以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做“皇储”,宣布废除“大阿哥”名号 。溥儁归宗,仍为载漪儿子 。另以醇亲王奕第六子载洵为奕后 。后来溥儁生活落魄,死得很惨 。
【戊戌政变后慈禧曾谋划逼光绪退位却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