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中明字的妙处

1、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原文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商山早行中明字的妙处】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2、 译文为:起床时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 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 , 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
3、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 , 就比较显眼 , 所以用了个“明”字 。“槲叶落山路”表现了“年”的早、“枳花明驿墙”表现了“日”的早,借用“明”字诗人突出表现了“早行”的意境 。
4、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