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贩到开国皇帝:刘备到底是靠什么发迹的

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创建者刘备在未发迹之前,绝对是一个苦命人 。他幼年丧父,和母亲靠织席卖鞋维持生计 。此时的他在政治上是乞丐,经济上是穷光蛋,职业上是织席贩履的小商贩,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打出了三分之一的天下,成为万人敬仰的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网络没有发达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得力于军师诸葛亮的辅佐,但也有人觉得刘备在孔明未来之前就已经慢工出细活,完成了初始发迹 。孔明也是看好刘备打下的天、地、人基础才愿意出山的 。那么在刘玄德“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具下深藏着怎样玄之又玄的秘笈呢?
网络配图

首先刘备自省出刘家衰败的内在原因是只剩下“仁”了,并且还是怕阉人、怕老婆、怕舅子的虚仁 。然而,无论守天下还是打天下都不能缺少实仁、实义和实勇,当初刘邦、刘秀就是三者兼顾才得以成功 。刘备自信自己从中山靖王那里承袭的“仁”还是蛮货真价实的,只是缺乏“义”和“勇”,所以他就拉了关羽和张飞结拜“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异姓兄弟 。——这便是他的第一高:民主开放,吸收外姓新鲜血液,打造强大人和 。
接着他又使出第二高:千里马找伯乐,主动求发展 。三兄弟的结义尽管声势浩大,却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上流社会并没人理睬,比如十八路诸候盟主袁绍就不认识他 。刘备很善于寻找机会,很快即贴到了其中一位出身同样低微的新贵——曹操,便若即若离总在他跟前晃悠、露才 。曹操作为彼时最具夺天下志向和能力的实干家,对仁、义、勇的真功夫当然是惺惺相惜 。果然他就向袁绍举荐了刘备 。
此后,曹操原本只是想继续利用他们仨为自己打天下,没料到却帮刘备炒作了一把,声名鹊起 。例如,他先是给刘备机会,让汉献帝拿着家谱证实了其皇叔身份 。——天时得以确立 。后来又给了关羽机会,让他诛斩颜良、文丑,还放他千里走单骑寻哥 。其间关羽是既表现了自己的义和勇,也反衬了刘备、张飞的仁义 。——人和得以巩固 。
网络配图

再来看看刘备初期四处打游击,究竟是要干什么?真像他自己说的老之将至、毫无作为吗?非也!他是一天天向着目标迈进 。这便是他的第三高:先从曹操这里赚到无形资产,再到刘表那里换取有形资产 。或者也可以说是曹操、刘表双轴心战略 。他之所以不先投靠刘表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位“表”哥重名不重实的本质,去了必吃闭门羹 。譬如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保刘协时,刘表就袖手旁观(惟有想从孙坚手中抢夺皇帝玉玺时表现积极) 。祢衡这样的高人都曾被他借刀所杀 。刘表只要还稍有保家之力是不会容别人插足的 。
所以,刘备流浪时实际一点功夫也没耽误,工作效率极高,既为自己养肥了一个汉贼靶子、新一代的王莽,还攒到了刘表看重的仁、义、勇名声,等到了荆州需要人保卫的衰败时机 。此刻再去投奔无疑是一蹴而就 。在刘表看来,刘备如今已是皇上都拜倒的皇叔,是异姓老弟都千里追寻的仁兄,是曹操都惧怕三分的刘家骄子,理所应当待其为上宾了 。于是“亲自出郭三十里迎接” 。
尽管刘备后来又被蔡瑁扫地出门,但他从刘表那里得到的新野和江夏还是帮了他的大忙 。别小看了这两处,那是整个徐州、豫州都比不上的战略要地,也是从曹操那里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实惠 。刘备很清楚,曹操能给他名、给他钱,给他五万兵马,但不会给他地盘,即使徐州和豫州也不愿意 。为了不让曹操疑心,刘备便一次又一次主动放弃根据地,四处奔波 。惟有在得到刘表的新野、江夏之后,就再也不撒手了 。——优质地利 。江夏也成了赤壁大战撼倒曹操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