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

文章插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

文章插图
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 。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写下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大意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写就、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

二、生字组词
德dé(美德、德行、品德)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

三、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四、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朗读提示:《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基调 。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整首诗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