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

小麦种植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

【小麦种植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中国小麦分布广,全国各地都有种植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 , 形成明显的不同种植区 。早在l936年依气候及小麦生产状况把中国小麦分为7个区域,其中6个冬麦区,l个春麦区 。l937年又根据l00多个小麦品种在8省9个地点进行3年区域适应性试验的结果,把6个冬麦区归为3个主区 。这是中国小麦区分最早研究 。
80年代以来,全国小麦生产迅速发展,有关小麦区划的资料不断丰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为此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在原有的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以及华南冬麦l0个麦区基础上 , 重点对区属范围及分区走向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与调整 。依据中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小麦栽培特点,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小麦种植区,便于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小麦生产 。
1、东北春麦区
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
2、北部春麦区
北部春麦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 , 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 。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l%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 。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 , 且发展很不平衡 。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 。

3、西北春麦区
西北春麦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 。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 。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 。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 。
4、新疆冬春麦区
新疆冬春麦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的4.6%,总产量为全国的3.8%左右 。其中北疆小麦面积约为全区的57%,以春麦为主,单产也高于南疆 。南疆则以冬小麦为主,面积为春小麦的3倍以上 。
5、青藏春冬麦区
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甘肃省西南部 , 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约为全国的0.5%,其中以春小麦为主,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3% 。70年代中期起,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冬小麦发展迅速 , 西藏常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以及吕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本区主要小麦产区 。农区一般海拔3300~38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 , 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一4.8~0.l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为一25.1~l3.4摄氏度 。冬季气温较低而稳定,持续时间长,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 。且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产量也较高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 。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 。春小麦l40~l70天 。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平均约450毫米 。其中藏南地区全年降水量280~764毫米,通常500毫米左右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春小麦为224~5l0毫米 。种植制度一年-熟 。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层?。?有效养分少 。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的主要农业区 , 土壤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 。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兴修水利,平整土地 , 精种细管 , 改进灌溉条件以防止土壤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增产措施 。全区可分为青海环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个副区 。


6、北部冬麦区
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 , 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 陕西省长城以南的北部地区,辽宁省辽东半岛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陇东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巿 。全区麦田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约为本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l% 。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7、黄淮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信阳地区除外),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麦田面积和总产量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要产区 。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山地及湘西丘陵区,东至东海海滨,南至南岭,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巿与浙江、江西两省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ll.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l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务麦区之冠 , 但省际间发展极不平衡 。其中产量最高的为江苏省 , 而江西全省以及湖南省西南部则为低产区 。小麦在全区不是主要作物,湖北、安徽、江苏各省小麦面积只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江西、湖南 , 浙江各省则只5%左右 。全区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滨海-带如上海,宁波海拔均不及l0米,其他地区也只50米左右 。最冷月平均气温l.0~7.8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一l5.4~4.l摄氏度 。年降水量l000~l8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360~830毫米,小麦生长不仅不需要灌溉,而且常有湿害发生 。江西省南部抚州等地区甚至因湿害严重而影响小麦种植 。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部分地区有三熟制 。小麦品种多属弱冬性或春性 , 光照反应不敏感,生育期200天左右 。播种期l0月中下旬至l1月上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 。病害除赤霉病外,还有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等 。麦田沟渠配套,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以治理湿害并辅以药剂防治病害 , 是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 。全区可分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部山地和湘赣丘陵等4个副区 。
9、西南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省全境,四川省、云南省大部 , 陕西省南部 , 甘肃省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 。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l2.6% , 总产量约为全国的l2.2% 。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区的53.6%及63% 。
l0、华南冬麦区
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四省(自治区)全部以及云南省南部 。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2.l%(缺台湾省数据,下同),总产量约为全国的l.l% 。小麦在本区不是主要作物,其种植面积只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左右 , 且历年面积很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