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文翻译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感悟800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从秦朝开始到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结束 。

秦朝、两晋、十六国、隋朝、唐朝、五代、两宋、元朝、清朝的皇帝都是北方人,比如秦始皇祖籍是河北邯郸,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祖籍甘肃,出生于陕西西安; 元朝的创建者忽必烈是中国北方的蒙古人,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则是东北辽宁人 。

虽然也有皇帝出自南方,但是数量占比却相当小 。比较有名的就是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是浙江杭州人,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 。

总的来说,开国皇帝还是以北方人为主 。计算下来在王朝更迭的中国封建时代,数百位皇帝大多出自北方,有数千位宰相大多来自南方 。所以就有“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说法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01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句话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说:仁厚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喜欢水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文翻译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感悟800

文章插图

而实际上却道出了两种智慧类型也是两种人生境界,一种是仁者的智慧和人生境界,另一种是智者的智慧和人生境界 。

仁者的智慧是仁慈宽厚,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一样厚重沉稳;智者的智慧是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还思想活跃,像水一样不停流动 。

反过来说就是水多的地方是造就智者的地理环境 。而山多的地方就是造就仁者的地理环境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南方多水,所以南方人脑子转得快,加上当时交通工具的不同,南方人都没有北方人魁梧 。而北方多平原,古代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北方一直是中国政治中心,思想控制也严格,所以北方人的性格更为厚重,思想不够活跃 。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仁者也就是北方人都倾向于搞政治,而智者也就是南方人则多倾向于搞文学艺术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宰相一般都是由文人来担任的 。由此可以看出,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有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 。

02

“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除了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因,还有比较现实的社会因素 。

在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下,对于开国皇帝和宰相的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就开国皇帝而言,打天下是需要具备战争能力的,什么地方的战争能力强呢?

那当然是哪里经常发生战争,才能锻炼出能力来 。在中国古代来说,中国的北方和草原地方发生的战争特别多,所以北方人的战争能力比南方人强 。那么北方就更多地出皇帝 。

打下江山后,接下来需要什么呢?就是要对天下进行规范化的治理,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治理能力和文化能力了,否则江山坐不稳啊 。

而论文化和治理能力,在中国唐朝以后,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南方的人口增多,还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方面就有优势了,所以南方更容易出宰相 。

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北方开发较早,文化也较为成熟 。社会制度、宗法观念相对于南方来说较为严格、也较为发达和成熟 。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北方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还是经济的中心 。加上北方的平原地形,使得游牧民族很容易地入侵,并且建立征服政权,所以从隋代开始,一直到清朝,除了明朝以外的所有统一政权都是北方游牧民族通过征服或拥有游牧民族背景的集团建立的,因此出身北方的皇帝明显比较多 。

五胡进入中原后,导致北方战争不断使北方人大量南迁,东晋以后江南地区的士族门阀较多;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人口和经济已经可以和北方比肩了 。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文化中心也就转移到了南方,尤其是随着隋唐时期科举的实行,参加科举也是需要不少钱的,只有富庶的南方人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力军 。从此江南才子辈出,大多出将入相 。

03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方环境较差,气候干燥寒冷,物产比南方匮乏,一年又只产一季粮食,如果遇到比如旱灾、蝗灾类的天灾,牛羊会没有饲料和水源,粮食产量会锐减 。

北方游牧部落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南下侵犯,抢夺粮食和各种生存资源 。老百姓们要么逃往南方,要么造反去抢夺官粮,总之因此不断地发生战争,造就了北方人为了活下来,逐渐具备了勇武善战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