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

泥鳅的病害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水体较浅 , 用药量一定要计算准确;二是用药后的池边不能离人,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加新水等救急措施;三是禁用违禁药品 。本文将介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
一、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
2、防治方法:
(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 。
(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 。
(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 , 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酒,用量为4千克/亩~6千克/亩 。
(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 , 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二、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 , 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
2、防治方法:
(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酒,使水体浓度为3ppm 。
(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酒 , 使池水浓度为4ppm 。
(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酒,使池水浓度为1ppm 。待4小时后,再泼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

三、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 , 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 , 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 。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 , 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 。死亡率高达80% 。
2、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
四、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 。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
(1)苗种下塘前用0.3ppm的灭毒净或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
(2)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酒 。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五、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 , 停止摄食导致死亡 。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酒,连续3天~4天 。
六、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
2、防治方法:
(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酒 。
(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酒 。
七、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 。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 。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 , 重则引起死亡 。流行的季节为5月~8月 。
2、防治方法:
(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
(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的比例为5∶2)合剂全池泼酒 , 浓度0.7ppm 。
八、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 , 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分钟~25分钟 。
九、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是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部位,肠内无食 。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