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有何意思?烛影斧声与宋太宗有何关系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
背景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时,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 。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至“晋王” 。
【烛影斧声有何意思?烛影斧声与宋太宗有何关系】此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立太祖二弟光义为“晋王” 。
经过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问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
争议
另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 。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 。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 。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 。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 。
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 。”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后世评论
“弑兄夺位”说
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 。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 。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 。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 。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 。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 。
无法脱嫌说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 。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 。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