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真迹去哪儿?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后人尊其为“书圣”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 。王右军兼善各体书法,集众家之长,尤擅行书,其代表作《兰亭序》(行书)为中华书法史上的一大瑰宝,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还没有雕版印刷术,所以,虽说“士农工商者,国之石民也”,但书法这种事情,还真不是一般的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 。当然,这些对他而言却算不上是个问题 。想必大家听说过“门阀”一词,门阀,广义上的含意,为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狭义地讲,门阀制度特指魏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王羲之此人,就出身于琅琊王氏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但王氏一族,在东晋时期却是根深蒂固,作为王家人,王羲之有着成才的一切条件,再加上他自身锐意进取,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 。相传说晋帝祭祀,令王羲之把祝词写在木板上,派匠人雕刻 。刻字者削木入三分,笔墨这才见底,众人不由得惊叹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遒劲,竟能入木三分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那稀世珍宝《兰亭序》的下落 。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共28行,计324字 。全文有20余“之”字,竟无一雷同,不仅在书法史上,就算是文学史上,也是一绝 。相传聚会结束后,王羲之曾多次挥毫,以期达到当日之功,但后来所书都不能让他满意,“以为神肋” 。世人盛赞《兰亭序》是“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书法极品,可惜一直到如今,仍是下落不明 。自从王羲之书成,人们对《兰亭序》的追寻似乎从未断绝过,这其中,就有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他是一国之君,要什么会的找不到?端是搜集了不少“二王(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皆擅书法,并称二王)”真迹,唯独对那“天下第一”求之不得(见何延之《兰亭记》) 。
王羲之一代书法大家,自然比他人更能领略自己“神肋”之作中的意味,再加上屡次重写,已经知道它是不可复制的,遂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以期一直传下去,传到了他第七世孙智永手里 。相传智永这个人活了一百岁,却没有把东西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同样在书法一道上颇有造诣的弟子,也就是辨才和尚,这和尚甚至在卧室梁上特意凿了个洞用于安置《兰亭序》 。唐太宗这个时候知道了《兰亭序》的下落,于是派人索求 。不过那辨才也真是天做的胆子,竟然推说不知,执意不给 。李世民碰了一鼻子灰,却是并不灰心,派人智取 。
这个人叫做萧翼,这人颇有手段,知道辩才酷爱书法,投其所好,拿出了李世民给的几幅“二王”真迹,虚虚实实的诈出了真迹所在 。辩才书法虽通,胆量亦足,脑袋却不算灵光,爱虚荣,逞一时之气,直至萧翼拿出诏书,才知道自己上了李世民的恶当 。萧翼得计,自然是堂而皇之的取走了真迹,自此加官进爵,贵不可言 。
李世民虽然是巧取豪夺取得了这“天下第一”,却也是真的爱它,让宫人拓出不少,赐给近臣 。这之后的几十年内,《兰亭序》算是定下来了——谁又敢在皇帝手里夺取出去,那实在比虎口拔牙困难了太多 。但皇帝也是人,会死的,那么李世民死后,这传世书法珍品又到了哪里呢?
史载,唐太宗遗诏,他要把《兰亭序》枕在脑袋面 。这么说来,“天下第一”还在唐太宗陵墓(也即昭陵)之内了 。唐末五代,时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的大军阀温韬,盗了不少陵墓 。“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 。”而李世民的昭陵也在这境内,李世民树大招风,当然逃不了出来透透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