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的三个层面,议程设置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 )


议程设置理论三个阶段5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
联合国大会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联合国全体193个会员国共同组成的主要审议、监督,审查机构 。
大会每年9月至12月举行一届常会,常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为一般性辩论阶段,后段为大会审议列入议程的各项议题阶段 。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过程6【议程设置的三个层面,议程设置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定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 。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
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
特点:
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
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这里着眼的是传播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
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
我是学新闻学的,我今年考试考完,请相信我
议程设置是什么的第一阶段7G20峰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 。
G20杭州峰会是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让新的治理结构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
G20杭州峰会开启一个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作用的新阶段 。从议程设置来看,这次G20杭州峰会为G20和全球经济治理成功设置了结构性改革、落实2030议程、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等一系列融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新议题 。
从规则制定的角度看,G20杭州峰会将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国际金融架构、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领域设定全球规则 。
在全球化逆风而行,世界经济乌云密布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体现了中国作为主席国的担当和勇气,也为G20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核心平台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
议程设置的发展历程8基模理论是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论的时候涉及的观点 【基模】:个体运用与生俱来的基本行为模式,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
基模有时也称为认知基模或图示 。让·皮亚杰将其视为为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 。组织(organization)与适应(adaptation) 组织:指个体在处理其周围事务时能统合运用其身体与心智的各种功能,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历程 。适应:在其理论中,指的是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基模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 。在在此过程中会因需要产生两种彼此互补的心理 。框架理论并不是成熟的理论,这种构想主要是指媒介进行议程设置的时候,对事件选择进行把关,对新闻内容进行重要性排序的这样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影响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 。长期的狭隘的程式化的报道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框限了受众的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 。但受众也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事件进行主观解释,并建构社会现实的 。因此,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存在着新闻工作者的框架和受众个体的框架,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通过重要性排序告诉受众“怎么想” 区别,基模指的是人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时候形成的认知框架;框架理论指大众媒介通过安排议题,进行有意图的议程设置,构建信息环境影响受众 。一个从人本身出发,一个从媒体出发 。联系就是 。。。媒介构建的议程框架会形成信息环境,用信息真实影响受众对于客观真实的判断,从长期角度来看影响受众自己认知基模的形成,有可能通过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过程,改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