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一句一翻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一句一翻

文章插图
【激趣导语】
居庙堂之高 , 心忧黎民 , 勤于政务;尽职尽责 , 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 , 他直言敢谏 , 不惧权贵;遭贬期间 , 他抗洪灭蝗 , 赈贫救孤 , 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 , 心无名利杂念 , 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 , 写下了无数传世杰作 。这个人是谁呢?对 , 他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咏月短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 。此时 , 苏轼被贬谪黄州已有四年 , 但心胸却“很坦然” 。苏轼虽累遭贬谪 , 仍然乐观、旷达 , 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 , 便“自放于山水之间” , 虽在赏明月 , 观竹柏 , 自乐其乐 , 但并不得意 , 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
解衣(jiě) 遂至(suì) 未寝(qǐn) 荇(xìnɡ) 起行(xínɡ)
2.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连词 , 和)
与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 一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4.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 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
三、整体感知
1.朗读停顿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层次思路
第一层(第1至3句):叙事 , 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
第二层(第4句):写景 , 写月下庭中景物 。
第三层(第5至7句):议论抒情 , 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
一、深层探究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 , 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 , 即指清闲的人 , 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 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味 , 既有自嘲之郁 , 又含自慰之得 。首先 ,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 , 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 , 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月夜处处都有 , 但只有为情趣高雅的人所欣赏 , 才不辜负这一番月下清雅 。其次 , “闲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 但是被一贬再贬 , 流落黄州 , 在内心深处 , 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