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怎样批示下属:朕之亲切宝贝尔等好么?

近年来,随着清代宫廷戏和“清穿”网络小说、电视剧的盛行,让一向神秘莫测的清朝皇帝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清世宗雍正帝更是时下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小说里的热门人物 。只要打开电视,你总会在某个频道上不经意看到“四爷”的影子 。围绕着雍正帝,人们似乎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传奇,拥护追捧者有之,挞伐批评者亦不乏,网络上“四爷党”与“八爷党”的交锋也丝毫不比历史上的惊心动魄有何逊色 。这种热闹场景,恐怕连以严酷形象载诸史册的雍正帝本人也始料未及 。
如果说此类带有娱乐色彩的作品只是民间炒作的话,那么,前不久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以及据雍正帝朱批笔迹“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汉子”制作的衍生纪念品,则让人们在热议和追捧之余,更加心痒难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样的汉子呢?
网络配图

朱批确实有些萌萌哒
说到朱批,还要提一下清代特有的奏折制度 。作为君臣之间的一种机密文书形式,奏折制起源于康熙前期,主要用来臣下向皇帝汇报工作情况和社会见闻等事 。皇帝阅览后,往往会根据所奏内容予以批示,然后返回官员手中,照其意旨来执行和办理 。这种批示,因多用朱砂红笔写成,因此称为朱批 。
据统计,康熙一朝获准上奏的官员约有两百余人 。但在雍正朝短短十三年中,上奏人数已经逾千,不仅督抚大员可以使用,包括一些知府、道员等中下级官员也获准奏事 。所以,雍正帝留下的朱批数量也远超康熙之时 。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如他所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 。
在具有如此机密色彩的奏折上,常常会出现成篇的白话俚语 。以雍正帝为代表,他看完奏折后往往会先来上一句:“知道了”,这甚至比今天领导们在批示时写下的“已阅”两字还更通俗明白 。“朕安,尔等好么”,也属于雍正笔下的高频词汇 。如果说这只是小试牛刀的话,翻阅雍正朱批,就能看到他在挥动笔杆之时真可谓是任意驰骋,不饰性情,或天真,或世故,或臧否人事,或嬉笑怒骂,也由此呈现出了一个更为鲜活可爱的雍正形象 。我们不妨选取几例,逐步逼近这样一位君主的内心世界 。
网络配图

作为雍正帝的肱股大臣,田文镜得遇隆恩,也尽心报效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进呈奏折,回复朝廷关于从河南、山东两地购粮运往江南平籴之事(注:“平籴”指在丰年时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亦泛指平价出售) 。在此之前,田文镜等曾说江南人不喜食小米,主张运送小麦 。大学士朱轼和张廷玉则力主运送小米,雍正帝听从后者之议 。后来果然如田文镜所言,朝廷运送小米至江南后,所售有限,没有起到平籴之效 。因此,雍正帝念及田文镜的实心办事,大加褒扬,对朱轼、张廷玉则不无讽刺 。田文镜受到奖掖,感激无已,所以有了上呈奏折以示万不敢当之举 。在这封奏折末尾,雍正帝也借朱批的机会,一舒此事带来的心中憋闷 。他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勉之 。”
【雍正帝怎样批示下属:朕之亲切宝贝尔等好么?】今日捧读此批,仍颇觉霸气外漏,为之震撼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常以为今日才流行的“汉子”之称,在雍正帝那里早已是信手拈来,自加其身了 。对于“汉子”之义,清人王应奎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世俗称人曰汉子,犹云大丈夫也 。”因此,试把雍正帝这段话翻译出来即为:我就是这么个大丈夫,这么个皇帝,这么爷们儿脾气,你们对得起我,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 。其直率坦诚,字里行间表露无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