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与治疗

鸭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与治疗

肝脏的病变特征是体积增大,有出血斑点,初次发病的死亡率达90%以上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与治疗 。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
(1)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4周龄以上尚未有发病报道 , 对成年鸭没有影响,鸡和鹅均有抵抗力 。
(2)该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死亡几乎均出现在3-4天 。
(3)病愈康复鸭能够连续排毒1-2个月 。目前还没有实验证明病毒能够通过胚胎传递 。
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雏鸭均为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精神萎靡,不能随群走动 , 眼睛半闭,打嗑睡 。随后病鸭不安,出现神经症状 , 运动失调 , 身体向后侧倒 , 两脚痉挛,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 。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几小时内死光 。有的病鸭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便 , 数小时内死亡 。该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1-3周龄雏鸭的死亡率50%左右 。
鸭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根据鸭病毒性肝炎以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 , 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该病只发生在3周龄以下雏鸭 , 成年鸭不发病 。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 。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肝脏变性、出血 。

(1)病毒分离:
病料采集:无菌手术取患病雏鸭典型病变肝脏 , 冷冻保存,作为病毒分离材料 。
病料处理:将肝脏病料剪碎、磨细,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pbs液作1:5稀释,悬液经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过滤,滤液作为病毒分离接种材料 。
胚胎接种:将病毒分离材料接种6-8枚11-13日龄易感鸭胚或10-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0.1-0.2毫升/胚 。鸭胚一般48-96小时死亡 。鸡胚死亡差异较大 , 较不稳定 , 通常在接种后96-162小时死亡 。胚胎特征性病变是胚体生长停滞,全身皮肤和皮下充血、出血,腹部和股部皮下水肿 , 尿囊液增多,变为淡绿色 。肝脏肿大,呈淡绿色或红黄色 , 表面有淡黄色的坏死灶 。死亡时间较长的胚胎,尿囊液明显变绿,肝脏病变和胚胎发育受阻更加明显 。

易感雏鸭接种:用病毒分离材料、鸭胚或鸡胚分离毒的尿囊液接种1-7日龄易感雏鸭5-10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2-0.5毫升/只 。接种24小时后开始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细胞培养:将病毒分离材料接种单层鸭胚肝细胞,室温吸附15分钟,加入细胞营养液,37℃温箱培养后观察 , 该病毒能引起细胞变圆等病变 。
(2)血清学诊断方法:
抗体保护试验:使用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抗鸭病毒性肝炎特异蛋黄抗体 , 皮下注射1-7日龄易感健康雏鸭5只,1-2毫升/只 。分离病毒尿囊液 , 皮下或肌肉注射攻毒 。5只未注射抗血清的对照组雏鸭同时攻毒 。饲养观察7天,如果注射特异抗体组的雏鸭有80%-100%存活,对照组雏鸭有80%-100%死亡,即可判定分离毒株为鸭肝炎病毒 。
【鸭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特征与治疗】饲养观察7天,如果免疫组有80%-100%雏鸭存活 , 而对照组有80%-100%死亡 , 即可判定分离毒株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