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共政策主体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内涵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
生活中,我们生活中常提到一个词——政策,但往往没有多想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公共政策本身的思考,算是抛砖引玉吧,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 。
公共政策的目的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谋求公共利益,这天然决定了公共政策要为社会大部分人的利益而服务,这必然会牺牲掉小部分人的利益 。如果公共政策为小部分人谋利益,那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社会主义的政策就是要为了大众谋福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使用这个词真是恰到好处 。
为公众谋利益,具体来说就是让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说,在我国衡量一个公共政策是不是好政策,就看是不是体现了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人民生活好了,社会就安定了,社会安定了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这点很好理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简单来讲就是你要服从政策,不能违抗政策,不然就违规了 。
公共政策具有连续性,政策的制定是连续的,不可能直接从零到一百,因此要不断地收集反馈,不断地调整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也不是一下子就进入社会主义,经过接连的政策实施,三大改造完毕,直到1956年才初步建设成社会主义制度 。
公共政策具有时效性,政策不能一劳永逸发挥作用,事物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现改革开放才符合国情,所以我们又由标准的社会主义进入到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所以说制定政策要具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固步自封 。
公共政策具有局限性,一个政策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适用 。我国国土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地区民情各不相同 。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发挥作用 。
【什么是公共政策主体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内涵】公共政策还具有延后性,政策施行后,有时候不一定立刻见成效 。新中国成立也就70年历史,但是我们的有些政策却是在为5年后、10年后,甚至20年后做铺垫 。在政策延续的基础上,建国不到100年的我们甚至可以去谋划第二个一百年的愿景,这是西方国家所做不到的 。
公共政策的意义个人以为,公共政策有三重重要的意义:矫枉、进益、崇德 。
首先说矫枉,国家如同树苗,纵使在自然规律下,可以向上成长为参天大树,但过程中总有不如愿的地方,要么枝叶疏密不均,要么枝干长歪了,这时候就需要人为的矫正,政策的意义莫过于此 。政策可以给社会提供一个指引,如同给藤蔓搭建骨架,引导社会走向规划好的道路,如果过程如果出现了偏差,政策就能给予及时的矫正 。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
1949年,国家新立,人口短缺,鼓励多生 。
1971年,人口起来了,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
现在我国面临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2015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 。
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给人口及时矫正 。
其次是进益,说白了就是提高人民的福祉,不管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 。很多外国人好奇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热水,其实这习惯的养成来源于50年代的防疫卫生政策 。
血吸虫病伴随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为了彻底消灭这个灾害,发起消灭血吸虫病的运动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为了阻断传染链,我们在防疫上提出喝开水的卫生政策,很简单也很有效 。从此,血吸虫病就彻底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从那时候起,中国人就流行喝热水了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读书热情,图书馆人满为患,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人才的基础 。
最后便是崇德,公共政策可以塑造人民的道德观,引导人民理性向善 。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德行的国家 。如果社会道德败坏,民风日下,这叫礼崩乐坏 。以古代的视角看,现代的中国便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各种社会问题背后就是道德的缺失 。男女关系“海王”惊爆眼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礼貌现象时常发生,诚信缺失老赖横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就是为了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我们不仅要追求物质上的丰富,精神上的土壤也要浇水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