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头颅被哪位汉将带走领赏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 。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 。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 。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 。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 。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 。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 。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
【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头颅被哪位汉将带走领赏】网络配图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 。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 。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 。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 。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 。汉六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 。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能再向东回彭城了,只能向着江东的方向奔命 。
到达阳夏这个地方时,项羽的大军被汉军追上 。在《樊哙列传》中,记载了“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汉军取得了一个小胜利 。楚军继续南撤,到达固陵后,楚军反击,汉军则被打得大败 。按照史书记载,刘邦被打败的原因是,韩信和彭越的援兵没有到达 。当然,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楚军急了,搞了一个绝地反击 。
汉军无法打败楚军,没办法,只能筑起高垒,和楚军对峙 。这时候,张良对刘邦说:“就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你应该赶快给韩信和彭越分封土地,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打项羽 。”当时,彭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国相,韩信虽然是齐王了,但以前我们说了,韩信这个齐王的封地还没有确定 。为了让这两个大佬出兵帮助自己,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并明确了他们的封地 。
韩信和彭越这两人看到真实的好处送上门了 。大概是因为他们缺乏可以用来造反的基本团队,所控制的嫡系也不多 。此时,项羽败势已现,以前希望用项羽牵制刘邦的可能性不存在了 。如果这时候不跟着刘邦,一旦刘邦打败项羽,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想到此,这两人接到封王的文书后,马上带兵,前来支援刘邦 。
之后,项羽的楚军继续向南到达陈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淮阳县 。在这里,刘邦汇集各路大军,进攻项羽 。具体地点,史书说是在陈下,也就是陈县城墙以外 。按常理推断,应该是在陈县以东,因为鸿沟是在陈县以东的,项羽是沿着鸿沟以东南下的 。
垓下之战拉开序幕 。可是,至今,这么著名的战役,究竟发生在哪里,却众说纷纭 。
网络配图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彭越列传》均记载是在垓下会攻项羽 。可是,根据《靳歙列传》的记载是,“还击项籍陈下,破之” 。《樊哙列传》记载:“围籍于陈,大破之 。屠胡陵” 。《滕公列传》记载,“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 。”《灌婴列传》记载:“从击项籍军于陈下 。”对这些一线的战将记载,从未提到过垓下这个地方 。
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既然如此,那么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各路人马会攻项羽的时候,打了两次大战,第一次是陈下之战,最后的决定性战役是垓下之战 。这么说,表面上是可以讲得通的,但如果细分析,却好像也说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