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成活率 提高雏鸡成活率关键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 提高雏鸡成活率关键措施

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在饲养中常常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在育雏过程中,要及时分析死亡原因,从而提高育雏率,需了解以下雏鸡死亡率高的十大原因:
一、由种蛋传播的疾病
白痢病、副伤寒、败血霉形体病、马立克病等可经种蛋传给小鸡 。
另外,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道杆菌及许多霉菌等可通过蛋破损或不被损的蛋完从外源侵入蛋内,这些微生物在种蛋的收集、贮藏、运输过程中进行传播 。
这些可导致小鸡出壳后发病 , 引起小鸡脐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白痢及大肠杆菌病等 。
二、胚胎期发育不良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往往由于孵化条件控制得不好,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掌握不适当,造成胚胎发言不良,这部分雏鸡在育雏早期很易死亡 。
有些种鸡饲料所含营养不全,种蛋内养分不足,特别是维生素不足时,有些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 , 有的虽然勉强能出壳,但出壳后表现先天不足,生活力很弱,难以养活 。
三、孵化过程中感染鸡胚育雏宝、孵化器、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格,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茵等可侵入卵黄囊,引起脐炎 。小鸡绝大多数死于前10天 。
四、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提高雏鸡成活率 提高雏鸡成活率关键措施】

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维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 , 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 , 死亡率升高 。
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扎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因难甚至死亡 。
五、中毒引起死亡
常见雏鸡中毒死亡现象有几种:
一是煤气中毒,采用煤炉供温时 , 一定要检查炉子烟筒各连接处是否严密,烟道是否畅通,是否有倒烟现象,以防止室内煤气积蓄而发生雏鸡中毒死亡 。
二是呋喃唑酮药物中毒,呋喃唑酮是防治鸡白痢等常用药,当饲料中药量超过0.04%时,易中毒 , 有的虽用药量不大,但研磨不细、混料不均匀 , 也会发生中毒死亡 。

三是鸡舍的通风换气不好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如果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8%鸡群就会出现异常,浓度增至15.2%则出现昏睡 。
四是食盐中毒 。
另外,鸡排出的粪便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疾病 。
六、啄死雏鸡在20日龄以后,光照强度大的情况下 。常发生啄羽、啄尾等现象 。这种啄癖如不及时解决,可蔓延到全群,互啄、追啄、围啄,被啄出血后雏鸡很快会被啄死 。
七、密度过大,相互挤压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 。
八、饲料单调,营养不全面农户养鸡,一般选择自产的玉米、大豆、剩饭或青菜等单一饲料,缺乏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 , 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严重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 。雏鸡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 , 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 。
九、鸡舍的卫生差农村养鸡一般不太注意鸡舍卫生,鸡舍地面或炕面的垫料长期不更换,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长期生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容易传播 , 从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
十、兽害老鼠和黄鼠狼对雏鸡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有老鼠出没的育雏室,夜间或白天天人的时候,老鼠乘小鸡睡觉时 , 将小鸡咬死 , 拖入洞内 , 无人知晓 。
笼养时,老鼠站在底网下的托粪盘上,乘小鸡睡熟时咬住幼雏的脚往下拉,把整条腿拉掉 。黄鼠狼若进入鸡舍,可咬死许多小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