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究竟所谓何事秘密寻找朱允文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3页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 。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 。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了起来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就是这个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篡夺了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惠帝)的皇位 。但是,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后,建文帝就不知所终了 。于是,各种传言鹊起,有说建文帝在南京宫殿大火中被烧死的;有说大火扑灭后,建文帝从暗道逃出后到了海外的;有说建文帝流落到民间当了和尚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网络配图
早在元末明初,东南沿海一带就有不少中国人逃往海外谋生,朱棣怀疑建文帝也逃到了海外,于是,就派郑和下西洋,去追寻他的下落,以彻底消灭自己的对手 。
派郑和下西洋 去追寻他的下落
这个史实在清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张廷玉纂修的《明史·郑和传》中有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此外,《明史·姚广孝传》《明史·胡传》里也写道:朱棣当上皇帝后,曾命人寻访建文帝的下落,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踪迹建文” 。说明郑和的船队确实担负着寻找建文帝的使命 。
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三次“出海”
为了找到建文帝的下落,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三次“出海”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出使暹罗(泰国),永乐二年他出使日本,永乐二十二年他又出使旧港(印度尼西亚),为的都是这个目的
由此,我们得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这应该属于明成祖的政治目的 。那还有没有其他目的呢?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从斯里兰卡迎回“佛牙” 。斯里兰卡最大的寺庙叫佛牙寺,佛牙寺内供奉着一颗佛牙 。佛牙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火化后遗留下来的牙齿 。据传说,释迦牟尼的牙齿只有两颗流传到人间,一颗珍藏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塔内,另一颗供奉在斯里兰卡的佛牙寺内 。关于这仅存的两颗佛牙,佛教界盛行的说法是,在释迦牟尼圆寂(僧尼死亡)后,左犬齿在印度一度落入印度教徒手中,他们用大铁锤敲击佛牙,结果碎的不是佛牙竟然是铁锤,于是印度教徒只好将其送还佛寺 。所以,佛牙被佛教徒们奉为珍宝 。朱棣是篡夺自己的侄儿建文帝的皇位而上台的,他兴师动众迎回佛牙,主要用意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以平息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这一做法,前代帝王就曾使用过 。
网络配图
从斯里兰卡迎回“佛牙”,应该属于明成祖的个人目的 。
除此之外,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还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以招徕诸番来朝,发展与诸番的友好关系,希望以外交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帝位,换句话说,就是宣扬明朝的国威 。这是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军事目的 。正因为这样,郑和在执行明成祖交付的重任──暗访建文帝的下落之余,他还“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
明成祖也曾宣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可见,他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外来威胁 。实际上,对中国历朝政权造成威胁的,大多来自陆地上的北面,明成祖就曾数次亲率大军北征 。
除了“东洋”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外,无论是“南洋”还是“西洋”,郑和下西洋所到过的海上诸国,从未对中国造成威胁 。说明明成祖对海外的威胁做了错误的估计 。明成祖对海外的威胁做了错误的估计郑和下西洋还有商业的性质,即经济目的,是要拓展海外贸易 。明史专家吴晗,在其《明初的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一文中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从国际贸易的收入上来解救当前的”财政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