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何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 。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 。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 。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 。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 。
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 。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 。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后代世袭定国公;长女后来也成了明成祖皇后 。
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 。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 。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 。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 。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 。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 。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 。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 。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
常遇春倚天屠龙记人物介绍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一个人物叫常遇春 。小说里的常遇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虽然在《倚天屠龙记》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其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为众多金庸迷所喜爱 。“常遇春舍命救张无忌”的戏份,把常遇春重情重义,胸怀天下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常遇春都身负重伤,常遇春带张无忌去蝴蝶谷找胡青牛求救 。胡青牛是常遇春的师叔,两人同是明教中人 。胡青牛外号“见死不救”,有一个原则便是“只救明教中人” 。胡青牛答应为常遇春治疗 。但张无忌不是明教人,如果想要活命便只能加入明教 。张无忌的太师祖张三丰曾告诫过他,明教是邪道,所以张无忌誓死不加入明教 。
后来,常遇春决定将自己的治疗的机会留给张无忌 。这也惹得胡青牛很不高兴 。最终,胡青牛对张无忌的病情越发好奇,平生从未见过此类病症,便下定决心把张无忌的病治好 。待治好后再将他杀掉,就算没有违背“只救明教中人”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