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是我们常常用到的成语,意思是由于爱某人,连带喜爱其屋上的乌鸦,比喻喜爱某人而连带喜爱与其有关的人和物 。
但是,你知道这则成语的来源吗?
它最早的来源出于《尚书大传》:“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但是得以广泛流传的却是因为一则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却是会震撼到我们的,因为这其中牵涉到了成千上万人生死存亡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这则成语故事正源于此 。
据西汉刘向《说苑 贵德》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阙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对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

爱屋及乌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周武王
周武王继发在姜尚(姜太公)等辅佐下,打败了昏庸暴虐的商纣王,建立了西周 。但是,战胜者历来面临的难题也摆在了武王的面前:如何处置商纣王(商朝)留下的文臣武将和贵族士人?留下吧,担心他们会有二心,成为隐患;杀掉吧,那也实在是太残忍了,而且可能留下更不稳定的因素 。武王左右为难,便召见姜太公等重要的大臣商议 。
姜太公说:“我听说,喜爱那个人,会连同喜爱他房上的乌鸦(爱屋及乌);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住的房子的墙壁 。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
武王说:“不可以 。”
他又问进来的邵公,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赦免,行不行?”武王还是摇头:“不行” 。
这时周公进来了,武王用同样的话问他 。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是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重要的是亲近和施行仁爱 。殷商旧朝的人有错,是由于纣王的原因 。”武王非常赞同,觉得只有这样普施仁政,天下才能民心归附,周朝才能安定强大起来 。他异常高兴地采纳了周公的建议 。
爱屋及乌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周公
这个故事既感人又有意义 。《说苑》里的小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大概就是借助这个故事而变得家喻户晓 。
西汉刘向的《说苑》,是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编写的,里面采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和传说,很多是有据可查的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透过人物语言可以看出每个人鲜明的性格和立场 。姜太公的嫉恶如仇,邵公的“不偏不倚”,周公的仁爱与博大的胸怀......特别是周武王的慎重与善于选择和采纳良言 。事实上,周武王是很有主见的,并不是民间传说的仅仅只是依靠姜太公等谋臣才能治理天下的 。当然,他很重视听取大臣特别是重臣的意见,他能“择其善而从之” 。笔者不久前写了武王伐纣进军途中突遇恶劣天气,在占卜结果不利、周公等重臣提出退军的情况下,他听取了姜太公的意见,继续进军,最终打败了纣王 。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出,武王是一个因时因地善于听取正确建议的贤君 。
爱屋及乌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姜太公
【爱屋及乌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这则成语故事,让人不解的是姜太公的态度 。按理作为西周的开国大功臣,姜太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胸怀豁达,足智多谋的贤臣,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却显得如此偏激?万事必有因,笔者(读写感悟)以为:第一,虽然姜太公足智多谋,但却是一个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人,这从他力排众议劝说武王勇往直前伐纣的言语和行动中可见一斑 。当时面对周公等人的反对继续进军,“太公怒曰:’今纣剖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乃焚龟折蓍,率众先涉,武王从之,遂灭纣 。”这段描述背景是周武王伐纣途中,军队驻扎在汜水共头山上遇到了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旗帜战鼓都被吹断吹毁,武王战车上的卫士都吓得魂飞魄散 。大家都认为出师不利,征兆不吉,萌生了退意,连周公都出来反对,认为无论星象预兆还是占卜都不利于出兵,因此请求退兵 。姜太公大怒,他说,纣王无端残害贤臣,重用小人,天怒人怨,讨伐他有什么不可以?况且朽骨(占卜用的龟甲)、枯草(占卜用的蓍草)能预测什么吉凶?于是率兵先行,在武王的支持下终于灭掉了纣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