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30首古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插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插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插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
古诗今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 , 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 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 , 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 , 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插图
注释解说:
(1)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 , 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 , 今河北北部地区 , 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涕(tì):眼泪 。(4)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6)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8)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 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 , 古代城池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插图
品鉴鉴赏: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 , 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 , 起势迅猛 , 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 , 备尝艰苦 , 想回故乡而不可能 , 就是由于“蓟北”未收 , 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 , 惊喜的洪流 , 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 , 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初闻”紧承“忽传” ,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 , 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 , 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 , 战乱将息 , 乾坤疮痍、黎民疾苦 , 都将得到疗救 , 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 , 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 , 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 , 又不禁悲从中来 , 无法压抑 。可是 , 这一场浩劫 , 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 , 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 , 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 , 于是又转悲为喜 , 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 如果用散文的写法 , 必需很多笔墨 , 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 , 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

颔联以转作承 , 落脚于“喜欲狂” , 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 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 , 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 , “涕泪满衣裳”之时 , 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 , 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 , 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 , 无需说什么了 , 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 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 , 而是笑逐颜开 , 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 , 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 , 随手卷起诗书 , 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 , 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 , 指晴朗的日子 , 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 , 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 , 还须“纵酒” , 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 , 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 春天已经来临 , 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 , 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 , 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