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

文章插图
提到王阳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阳明心学”,那心学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心学并非王阳明首创,但王阳明将其发扬光大了 。心学是儒家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自先秦孔孟和荀子之后,在宋代延伸出了两个学派:理学和心学 。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宋朝大行其道,而到了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提出了“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 。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也是朱熹的好朋友 。到了明代,王阳明在继承和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被称为“陆王心学”,而且王阳明对心学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阐释,首次提出了心学的概念,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 。

陆王心学是儒家的重要学派,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儒家大思想家孟子 。而程朱理学的思想继承于孔子,理学说“格物致知”,意思去观察和认识世间万物而获得真理或者说天理,主张向外求理 。而陆王心学继承于孟子,孟子心学的核心内容是“四端”,也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可以看出理学和心学在于寻找真理上产生了分歧,而且正好相反 。程朱理学是要向外求理,而陆王心学主张向内求理,王阳明心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要获得真理,需要回归到人的内心去探寻 。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

文章插图

好了,简单了解了心学的背景和渊源,接下来,在讲解王阳明心学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王阳明的一生 。
王阳明1472出生于明代浙江余姚 。原名王守仁,字伯安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意思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王阳明摇摇头说: 我认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
在很多人眼里,王阳明是神一下的存在 。传说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祖母梦见仙人驾着一片瑞云降于楼前,送了一个婴儿给她 。就因为这个缘故,祖父为这个带着瑞兆降临人世的孙儿取名叫“王云” 。但王阳明5岁了还不能开口说话,后来改名为王守仁之后立刻就能开口说话了 。他天资聪慧,青少年随父亲到北京就读,性格豪放不羁,兴趣广泛,请棋书画样样精通,三教九流无不深究 。王阳明早年迷恋象棋,专研道教的养生术,为此经常被父亲王华打骂 。26岁时,王阳明半路出家,开始学习兵法,精研各家兵法秘籍,已达到出神入化境界 。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

文章插图
35岁时,王阳明身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但因上疏言事,触怒了当时明代大宦官刘瑾,差点丢命,后来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充当驿丞 。在龙场的艰难岁月,让王阳明有足够的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并大彻大悟,史称“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将领悟到的“知行合一”本体智慧与自己的才能结合起来,如虎添翼,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智慧令对手望而生畏,他的才能无事而不可为 。
此后,王阳明以文臣之身统兵在外,南征北讨,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剿灭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巨寇盗贼;更在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时,只用四十余天便平定宁王蓄谋十余年之久的叛乱,并一举擒获朱宸濠,还扫清了广西民族战乱,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凭战功显赫,一路升迁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南京兵部尚书等要职,并加封新建伯 。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

文章插图

在带兵打仗,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王阳明也不忘开堂讲学,在讲学过程中,王阳明收获了大量弟子,可以说弟子遍布明王朝各个角落,在朝野上下都极具影响力 。王阳明的一生多次大起大落,尝过牢狱之灾,也体验过权力之巅 。这一切铸就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精髓,而且让王阳明心学思想更加具有说服力,他的心学思想也被誉为是王侯将相的必读经典 。在他去世的500多年中,把他奉为精神导师的伟大人物不胜枚举,比如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等都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忠实拥趸 。